(文 刘俊芳)
通过阅读预习手册相关资料和书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让我对UbD三阶段逆向设计的概念和内涵有了初步认识。
一、逆向设计的内涵
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 是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即从输出端及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设计。
之所以叫逆向,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从教材和教学内容或擅长的教学活动安排开始,在单元结束时才考虑教学评估。逆向设计则强调从终点(预期结果)入手,然后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评估)。在明确预期的结果和评估方法后,再开展教学并为学生表现提供支持。
我理解的逆向设计实际上是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成果,因此教学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进行逆向设计的意义
逆向设计和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有很明显的优点:
1.以生为本
传统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教师自己,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教,而逆向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考虑的是学生怎么学,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两个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聚焦活动的教学往往注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忽视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聚焦灌输的教学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等。这两个误区都没有恰当地回答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没有为确保学习效率而制定计划。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造成学生不清楚、不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是什么,更不清楚单元的大概念是什么。教师也不清楚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获得了预期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让学生真正理解。
2.强调整体性,助力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学建议,以“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也曾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了“素养本位”。在教学上,由“单个课时和知识点的教学”转向了“大单元整体教学”。基于UbD三阶段的逆向设计考虑单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从单元层面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各个课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呼应。
逆向设计在阶段1——预期结果中,就会有明确指向单元学习目标,如,学生将理解的大概念是什么?期望他们获得的特定理解是什么?可预见的误解是什么?学生将会获得哪些关键知识和能力?习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后,他们最终能做什么?等这样可以确保教师在设计时以单元整体的眼光和思维考虑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单元整体教学。
3.体现评价理念,有助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常常忽视评价的运用,我们通常以表扬或批评作为评价方式,不注重通过课堂评价证据来反馈学生是否达成预期学习目标。逆向设计的优点是在优先考虑评价作为评判学生是否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提高学习效率。
4.落实核心素养的可行性途径。
王蔷教授曾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析》一书中提到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过程散片化,缺乏逻辑关联等问题,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逆向设计三阶段模板帮助我们解答了如下问题: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到课时目标的距离如何跨越?如何知道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如何设计有吸引力、有效的单元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逆向教学设计成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途径。
在采用王辉霞老师的UbD三段式逆向设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没有关注过的单元大概念,语篇主题等都会一一考虑,打通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教和如何教之间的通道,更加深刻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也让我对逆向设计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是我还是对单元整体教学的三阶段如何设计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单元育人蓝图如何设计?如何提炼课时主题、语篇主题?又如何与单元主题保持一致等?
还有,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体验一块,我不知道如何设计。因为平时都是一课时一课时的设计,现在进行单元设计,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去设计学习体验,我不知道该如何写。希望跟着王老师继续学习,弄明白疑惑,打通任督二脉,真正掌握基于UbD三阶段逆向设计的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