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
只是在书中读自己,
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常常有一些朋友提到,很羡慕那些经常读书的人。
自己总是很久读不完一本书,读完也会忘掉。
不知道读什么,读不完,记不住,没什么用,大概是很多人面对阅读时的共性问题。
今天看到的这本书,也许可以解决书友们的这些问题。你一定要看一下。
这本《高分读书法》,作者是日本作家西岗一城,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成绩几乎垫底,却下定决心考东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简称东大。
考上东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就像考北大清华是很多莘莘学子的梦想一样。
复读了一年,还是失败告终。
他不甘心,第二年把东大所有的入学考试题都看了一遍。
看着看着,他忽然意识到:
原来学习光靠积累知识量没有用,还要提高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对知识有活学活用的能力。
为了考上他梦寐以求的大学,他开始改变。
改变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的方式,改变读书的习惯,从记住到活学活用,提升思考力。
结果如大家后来知道的,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东京大学,并成为了校刊杂志编辑。
他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不仅对学校里要考试的学生有用,对每一个终身学习的职场人也一样有帮助。
1. 读书前还要做功课?
如果一本书拿来就看,你可能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
而如果带着线索来进行阅读,就能让效率飞速提升。
小时候都喜欢看侦查破案类的小说或者电视,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整个故事就会看得津津有味。
读书也是这样,读书前我们先了解这本书是要讲什么的,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的。
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是让我们心中有一个线索。
这样做的好处是:
让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方向,同时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将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和之前头脑里的知识相关联,能够帮我们提高理解能力。
怎样在读书前就找到相关线索呢,介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书籍的装帧来先了解此书的概况。
什么是装帧呢,就是我们看到很多书都有的腰封,书名,书的封面设计等等。
我们从书名中就可以知道它想表达一个什么内容和主题。
不管是书名还是腰封,都是为了让你在海量的书籍中能看到它,并且把它带回家阅读。
因此,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虽然字数很少,但是却在拼命地告诉读者“这本书是这本书是这样的呀"
一本书从作者写书到出版,为了最好地用最简短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这本书,所以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不要忽略这里的信息。
找到了书中的线索,就是对书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
如果能对它的框架有一个了解,就能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了。
于是通过问自己四个问题,就能让自己对全书的全局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从树木到森林的方法,作者把它叫做假设的方法。
首先,为自己读这本书设立一个目标,把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原因写在一张便签纸上。
接着,翻看书中的目录,思考怎样运用书中的内容可以达到上一步设定的阅读目标。写下实现的方法。
然后,对比阅读目标,看看目前的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写在便签纸上。
最后开始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比对书中内容和自己设定的阅读目标,可以做具体地调整和修改。
贴在书后面的空白处,方便自己一边看还可以一边对照。
作者还贴心地在书的后半部分留下了空白的地方供读者贴便签纸,实践操作。
2、读书时千万不要只看书?做一个记者
知道了书中大概的内容后,就可以带着这个线索来开始阅读整本书的内容了。
我们一般读书可能是坐在书桌前,靠在沙发上,都无可厚非。
如果把读书当成放松或者消遣,只要自己喜欢,怎样舒服就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
但作者说:
“我希望大家“不要看书”
读解力优秀的人,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看书”
当然这里说的不看书,并不是真的不看。而是说不是只看书。
不要光做一个读者,只做一个读者,很难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
读书的时候,要给出反应,就像书中作者就在你前面。
想想采访的情形,你会倾听,会提问,会记录。
带着问题,对书中的内容作出反应,提出问题,做笔记记录。
把问题和答案分别写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上。
整个读书的过程多了交互感,边读边问会让你对文章的脉络更清晰。
找到书中作者提出的重点问题,并且去寻找得出答案。
而边读变问的做法更高阶的做法是:
再读一次,面对书中的疑问,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抱着“这些观点真的是这样吗”的态度,然后自己去调查,求解。
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考和运用,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读书,可以变得很主动,很灵活,很有趣。
3.读书后一句话说明白,输出才是读完
很多人提到的读书一大难题就是读完就忘。尝试这个方法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很多人读完书之后,你问他这本书讲了什么。
他可能记得书中某句话,或者某个情节。当然这也是读书的一种收获。
但是离读透这本书的标准就是还有一些距离。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用一句话把书中的内容说明白。那你是读懂了这本书。
试试整合阅读法。
作者用了一条鱼来做比喻,生动形象。
鱼骨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贯穿全文的观点。而鱼肉就是各种故事、论证等等,吸引读者感兴趣看下去的。
看完了书之后知道书中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对书中的构架也更清晰了,你就更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内容。
为了帮助做到这一点,你还可以使用摘要阅读法和推测阅读法。
以摘要阅读法为例, 摘要,顾名思义,就是摘录要点。
做起来也是很简单,从每章每句中找出核心要义的句子。
然后理解挑出来的核心要义句子,用你自己的话用30字以内说出来。
记得用大家都能听懂的通俗的语言来说。一般书籍可能有几章,你就把这几章的30字概要,写出了这本书的概要。这样一百多字的概要就是读一本书的短评。
真正能帮我们巩固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就是写一篇读后感或是评论,有自己的记录和输出,书才是读完了。
如果按照此方法练习,写书评对你也就是更简单的事了。
4、同时多读两本,成为真正的主动阅读者
你有没有试过同时读两本书呢。
有人可能会说,一本都看不完呢,同时看两本哪搞得定。不要贪多嚼不烂反而更不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时看两本书的方法可行吗?有用吗?
我一直抱有这样的观点,书就是某个人基于他的理解,他的经验基础上的观点和看法。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判断。
作者也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书就是作者本人的自白,多看两个人的说法,会对世界有更全面的知觉,听听对于同一问题,别人的看法,就可以更主动地去审视和判断。
有时候你还会看到同样的问题,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你会觉得还挺有趣的。
而且有些教科书,描述同样的问题,有些比较难,而有些人写得就比较浅显易懂,这样结合着看不仅可以增强思辨性,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理解同一个问题。
【小结】
作者通过他从学渣逆袭到学霸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书中列了很多,很详细而且很实用。
如何挑选一本书,也是一门学问。每年出版的书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选书呢。
作者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想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或者是想写书评的朋友,可以入手一本来学习一下。
磨刀不误砍柴工 。
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
说的都是在开工前,把工具准备好。
好的方法论,就是好的工具。通过不断练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