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古代文化
读书笔记|大门口的陌生人

读书笔记|大门口的陌生人

作者: 毛毛锦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00:16 被阅读2856次

一.本书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短概括。

中国长期以来活在天朝妄自尊大的闭塞中,直到英国人(陌生人)来到广州(大门口)。他们向中国输送鸦片的同时,也打碎了中国的文化藩篱,从沿海地区开始,国人受到了一轮又一轮的剧烈冲击。如我们所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军进入广州后,民众的士气被各种自发或有组织的团练行为裹挟,一次次攻击中,埋藏着他们的恐惧、希望和运动。然而,在《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朝廷放弃了对英法联军的反抗,民众也渐渐习惯了洋人的统治。没有欣慰,没有愤怒,没有抗议,甚至也没有希望,陌生人在对中国的传统进行一番颠覆之后离开了大门口,广州城就这样目送着英法联军离去。

二.为了表达上述内容,作者是怎么安排结构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839年—1841年,以三元里抗英为中心,梳理了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并简单介绍了团练、士绅同此次反抗的关系以及“汉奸”在当时的定义。第二部分为1842年—1849年,人民的意志成为成功反抗英军的新要素。从皇帝到官员到民间士绅,就是否让团练继续存在进行了讨论。在此期间,徐广缙首次获得了中国外交上的成功。第三部分为1850年—1856年,外患表面平静,却在民间各处引起对清廷的不满:华南三合会、太平天国叛乱、红巾军叛乱此起彼伏。第四部分为1857年—1861年,英军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广东高级士绅得到皇帝的密许,要组建团练,赶走敌人。然而由于粮食薪饷短缺,皇帝态度又摇摆不定,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离开广州,当地农民也隐约接受了他们遗留于此的文化习惯。

三.在表达主旨的过程中,各个章节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跟作者要表达的那个主旨是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三元里:爱国主义的政治(1839—1841)

鸦片战争后第一年,英国人在三元里强奸妇女、挖墓并抛尸骨,极大伤害了当地村民的孝义之情。三元里胜利对英军来说不过小冲突,对中国人来说却是伟大的民众胜利。中国南方的勇和团练制度受到儒家学说中神秘力量的指引,国家的军事实力愈是无望,蒙昧和非理性的思想愈是流行。士绅在经济及军事上控制着当地的保甲和团练,与官府力量此消彼长,他们在鸦片战争中参与了军事活动,并在官府授意下间接领导了起义行为。而当时对汉奸的定义,不过是模糊不清而又无处不在的,与洋人发生贸易往来的“敌人”而已。三元里事件,标志着反官府意识和激烈的反洋人主义的开始。

第二部分:大门口的陌生人:抵抗的政治(1842—1849)

士绅们发现,军事上成功的新要素是民之意志。三元里事件之后,为使群众的热情保持下去,半官方组织的社学在皇帝的半信半疑中成立。社学因其口头和行动上的儒家化,为社区或士绅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外壳”。而1843年,在一场团练组织是否应继续存在的大讨论后,有可能成为反叛的团练被解散。《南京条约》中的误解使两国政府陷入危险的对抗,而广州强烈的排外情绪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士绅接连抗议,耆英被夹在英国人开放的要求和广州反洋人运动之间动弹不得。上报皇帝之后,曹履泰与耆英最终认为,只有象征性的调停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可黄竹岐等不及了,六名擅自闯入村庄的英国人被愤怒的村民杀害,英军立即对此进行了恐吓。耆英认为反洋人运动最危险的方面便在于它对社会的威胁,因此更强调安抚夷人。排外情绪和对官府的不信任蔓延开来,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缙认为,姑息夷人入侵会失去民心,破坏帝国的最后防线。也正是他第一次认可了团练,通过伪造假诏书获得了19C中国首次外交大成功。事实上,广州对夷人的抵制根源在于商业的衰落。徐广缙在外交胜利后的嚣张气焰也带来了其他不乐观的影响。

第三部分:叛乱与反动:地方主义的政治(1850—1856)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华南地区的宗族社会和军事组织之间的关系,在上一本孔飞力的书中也有所涉及。阶级关系和亲属关系贯穿宗族之内,宗族斗争既团结了血缘组织,又分裂了广东的乡村。团练并非由阶级分化引发,而是从最初民众自卫和公众团结一致的手段,在经历鸦片战争引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后,团练成为有钱名绅掌握的进行社会控制的机构。中国的秘密社会广泛存在于华南地区的各个角落,包括盗、贼和真正造反者的“叛乱者”,他们对上层阶级的仇恨转化为排满思想并付诸实践。世界是没有穷尽的,不满、离心、反叛,都被纳入儒家历史永远重复的无穷轮回中。在广西,社会很快分化为本地的地主团练和客家佃户的拜上帝会,这些秘密的、破坏体制的社团弟兄就变成了太平天国的战士。社会的中间阶层,与充斥着失业者与苦力的华中南地区,他们产生的不满成为太平天国得以扩张的温床。红巾军叛乱及后续的一连串叛乱,并不似当局认为的“巨大阴谋”,只是造反引起了造反。叛乱者找不出领导者供他们膜拜,民心不稳,加之团练大举进攻,高级官员动员家乡士绅抵御造反者,造反者被清除。团练由一种群众活动演变为社区活动,进而在1855年进化为阶级活动。征税权力由官府转让给士绅,农民受到来自士绅的压榨。权力平衡被严重破坏,士绅也变为寄生阶级。

第四部分:被占领的广州:合作的政治(1857—1861)

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本已贫困的广东又增加一层经济重负。叶名琛以募捐名义向士绅勒索。不满的士绅解散了团练和乡勇,让怀有以意志力驱散夷人的叶名琛在英法联军的攻打下一败涂地。省内三个高级士绅已得到皇帝密许要对抗敌人,但即使是朝廷的谕旨和驱赶外国人的集体行动,也无法消解广东20年来积累起来的地方主义。英法统治的傀儡柏贵认为,各项团练并无制夷之心。没有粮食和薪饷,雇来的乡勇便成了土匪,混乱的循环重新开始。在士绅依旧将英法联军视为政治和社会的对手时,珠三角地区的农民早已接受外国人作为真正的统治者。团练逐渐萎缩直至消亡,英国人无意中带来的文化和思想制度帮助重新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体制,而历史上的他们被这个新的国家视为帝国主义侵略者。

四.这本书有哪些地方你不同意?或有疑问(觉得没说清楚)?

问题一:儒家学说失去活力是因为什么?是国外的思想流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儒家文化一同站在“观点的自由市场”进行竞争时,因为真理性不足而甘拜下风;还是其穿越千年而来,本身的糟粕过多,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再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和时代需要,因此活力尽失?(第三部分第二章)另外,儒家学术真的失去活力了吗?

问题二:英国人确实为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带来了先进的制度及思想文化,但这就是他们不承认自己侵略行径的理由吗?或者说,帮助播种先进文化和利用先进文化建立新国家之后再对这段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攻击,本就是一个站在不同国家立场上见仁见智的无解问题?(第四部分第四章)

五.这本书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近似于你所处的现实?

可以引申到全球化或是逆全球化的浪潮吗。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像一个世纪以前那般轻举妄动,除却之前在时间尺上的蝴蝶效应之外,空间上扇动翅膀所造成的飓风在这个信息即时化的地球村显得更加普遍。不再像一百多年前等着别人用坚船利炮打开自己家的大门,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去投身全球化的浪潮、但全球化又像一张网,将每个参与其中的国家牢牢束缚,因此重新赋权给地方和国家的逆全球化成为大国规避风险的一剂解药。从19世纪末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开始,地球上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小国寡民或区域经济依旧制约着政府走在追赶世界潮流的道路上,平衡内外成为一个国家面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问题时该首先学会的一课。

六.其它感受

本书在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被多次提到,上一本书的阅读也使得我对团练保甲士绅这些概念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因此这本书不像上一本那般吃力。在读书之后再次梳理写作多数报告的过程中,突然联想到关于儒家学说和全球化的问题。其实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民众根本没有史书中描绘的一腔爱国热忱,他们只关心究竟谁会维护他们的利益,以及在谁的统治下会生活的更好。至于统治者是黑是白,是何党派,他们都不够在意。正如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对日本的殖民统治产生留恋的赛德克人,以及至今仍在情感上疏离大陆的香港和澳门。满人对于汉人来说最初不也是异类吗,可大清仍然盘踞在中国历史上并成功降服了汉人。山民加入团练进行反抗,不过是因为穷,因为英军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经济平衡。当他们从当局那里也得不到保护时,走投无路便只能反抗。于是有了太平天国,有了红巾军,有了各种秘密组织。反抗的矛头不再首先指向洋人,300年前满清入关的旧账被翻开,鞑虏的恶行本上又多了一笔不作为。第二部分第二章有一句话:“官员惧怕人民,而不是人民惧怕官员。”似乎可以看作全书的精髓。电影《V字仇杀队》中将这句话中的官员演绎为政府,其实都是在说,无论煽动民族冲突种族矛盾,其实对于百姓最为重要的,不过安居乐业,不过生有所依。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大门口的陌生人

    一.本书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短概括。 中国长期以来活在天朝妄自尊大的闭塞中,直到英国人(陌生人)来到广...

  • 大门口的陌生人

    1.费正清的“冲击—回应说”理论——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的结构,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内部的变革,只有外来的冲击才能使中...

  • 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

    夜已深了,从电脑的屏幕前回过神来,已是1点来钟,坐在窗前,外面是黑黢黢的天。看见对面小区里的灯光渐次熄灭,如同晚上...

  • 《大门口的陌生人》:从地方走向世界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天阴阴的,汉堡上午睡了将近两个小时,让我有种周末的错觉感。昨晚熬夜付完尾款,钱袋已空。中午居然就...

  • 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 (中国近代

    下载地址: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 [美]魏斐德.epub

  • 大门口吹风

    我没有朋友我只有我的小宇宙在最最难熬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大门口那里并不是石桥头类似古典中的感受而确实是我家门口我蹲坐在...

  • 我家的狗

    记忆中,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大多拴在大门口,一有陌生人路过,便“汪汪”地叫起来,唬得人不敢轻易进门。到了夜间,稍有响...

  • 有效提升与陌生人的社交能力(一)

    有效提升与陌生人的社交能力(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你需要学会闲谈 闲谈,英语里叫small talk,这个...

  • 国际视野下的三角拉锯:洋人、官绅、百姓

    魏斐德青年时代的成名作《大门口的陌生人》,以其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清代鸦片战争前后华南地区的社会变动,至今仍具有重要...

  • 劝君惜取少年时

    在一个茫然无措的时期,陌生人的话变得更真实。 妈妈说以后可以去晓庆上学的城市工作,难道说要我去人大门口卖烤冷面或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大门口的陌生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ut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