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家看了《新教育之梦》 的第三章——理想的体育。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是学生语文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应该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和民间的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实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体育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在不断变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也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体育日益蓬勃发展,体育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学校中,体育的性质与功能却发生的不少偏移与弱化,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距离理想的体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记得几年前小学规定每周两节体育课,现在是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小学每学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且要上报数据,初中的中招考试体育分值也不容小觑,高考也有体育生等等,都可以看出对体育的重视。但体育教育的现状是,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上没有跳箱、前滚翻、50米快速跑等项目,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问题。一旦学生在课上发生意外,直接问责的是老师本人,但是一些剧烈运动难免让学生有碰撞, 家长又过于保护孩子,所以教师为了不惹麻烦,只有减少或杜绝剧烈运动,选择轻松上课,体育课的运动量就变弱了,孩子的体质水平也慢慢成下降的趋势。体育设施,只有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学生才能进入,平时学生一律不得进入,这些体育设备也就成了摆设。在中学,因为初升高有体育考试,而且体育成绩列入升学总分,所以学校都很重视体育课,但其教学内容都有针对性,要说体育课各项内容都涉及,这似乎不可能。而在高中阶段,能正规上体育课的很少,体育课成自由活动的占一部分,而大部分体育课都被文化课占了,体育课基本上成为虚设。这样一种链式反应,导致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体质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
体育,身体之教育,身体又是革命的本钱。体育应该排在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之前。理想的体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体育现状的大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只有改变自己,做好自己。追逐理想体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