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则“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的提问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题主是一个来自五六线小城农村的孩子,毕业后发现身边的来自农村的朋友普遍混得很一般,于是提出了关于农村大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疑问。
今天皓阳也想跟大家客观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客观条件悬殊巨大
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
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2007-2016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
在学业上,城里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最新的教材知识;在生理上,城里的学生有更好的营养和身体状态面对学习;在生活上,农村学生往往要面对更多的家庭烦恼和贫困带来的自卑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正因为农村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离开学校以后,现在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创业等方面,都更加看中能力、视野、管理理念甚至人脉等其他因素,而这些农村学子都很难和城市学子相比较。
进入工作岗位的农村学子想的更多是如何保住工作而不是如何发展自我,在面对一个可能的跳槽或是创业机会时,农村学子往往也没有底气和勇气做出选择,致使机会错失。
就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样,虽然她在大城市有表面光鲜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可远在家乡的爸妈哥嫂却成了她甩不掉的包袱,不仅找她要钱要工作,还时常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这直接导致了樊胜美谨小慎微为人圆滑不敢在职场寻求突破,就连谈恋爱都要考虑能否负担家庭而不敢追寻真爱。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现实问题,钱。以上种种是不是可以大胆归结在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上。
“感谢贫穷”引争议
说到贫穷,就不能不提到最近引发网友热议的新闻。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她的一篇被媒体冠以《感谢贫穷》的文章感动了很多人。
在文中,王心仪用了大段的段落“感谢贫穷”: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读完这篇文章真的很感动,因为一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真的很励志。
但“感谢贫穷”这个观点,却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为从事实来看,贫穷带给人更多的其实是伤害。
贫穷,让那些看不起病的人失去健康和生命;贫穷,让那些上不起好学校的孩子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贫穷,让那些住不起房、穿不起衣、吃不起饭的人,失去作为人的最基本权利。
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在他的文章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贫穷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选择,没有贫穷,我们会更好,这是我一直坚信的。”
贫穷不是努力的前提,相反,无论是家庭好的,还是贫穷家庭的孩子,只有努力,才能有成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如果家庭条件好点,再同样的努力,成功的概率的确要大于贫困家庭的孩子。
同理,农村大学生可能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和城市大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城市大学生唾手可得的东西,农村大学生可能要拼尽全力才能够得着。
比较和抱怨没用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么做?最高赞答案,清华大学,知乎ID:Umika Chan,这样写道:
进入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他接着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怎么样,扎心吗?简直扎遍了农村孩子的全身。
但不得不说,读书确实是最容易也最有性价比的去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是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积累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