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诗经之前,先讲历史上的两个诸侯国。
一个是卫国,这个卫国特别神奇,泱泱周朝也不过号称存在了八百年,但它却存在了近九百年。自西周至秦初,那段烽烟乱世中,卫国奇迹般的躲过了无数次灾难,秦始皇都没灭了它,一直到秦二世才灭亡。
而且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子路,都是出自卫国。
另一个是郑国,郑国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他的国名释义为“郑重严肃”,诗经中“郑风”在历史上却是“靡靡之音”的代名词,但实际上郑国是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的。
说这些,主要是为了怼朱熹说过的“郑卫之音,皆为淫声”,而且他先是赞成《诗序》,后来又反对,就是为了把《诗经》的“经”的地位降下来,而把自己所编的“四书”抬上去。“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他提出来的。
而今天,推送的就是一篇郑风中的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
满是狗粮。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注释*(摘自百度百科):
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话说秦始皇居然给长子起植物名)
隰(xí):洼地。
华(huā):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助词。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一说为狡狯的少年。
就这样一篇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戏谑的诗,炸出了一堆耿直的文人:
近代·陈子展《诗经直解》:“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
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
《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以为是讥讽郑昭公忽的。
而宋儒朱熹则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说倒比较接近诗旨。所谓“戏”,即俏骂之意。至于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偏见,因为在他看来,《郑风》中的所有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
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浅读国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