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已经跟着读书这个团队学习了一个星期的课标,有第一天的迟到到已经形成习惯,突然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对课标也从懵懵懂懂到初步理解,虽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但是感觉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专家团队和队友们的讨论,让我也收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强调语境中学习词汇的重要性。 单独一个单词,没有语境和主题,实际上是很难下定义的。比如have:
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如下句子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I have two volleyballs and three basketballs.But I don t have a soccer ball.But my brother Alan has one soccer ball.……就像这样含有have的句子,表达的是拥有某些起于设备的信息,have意思就是表示“拥有”,能表达所属关系。
但是在第九单元,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出现一系列如下句子:When do you have English?I have English from Monday to Friday.Maria likes Tuesday because she has two math classes on Tuesday.She thinks math is easy and interesting.这些句子表达的信息就是在周几上什么课,have就是“上课”的含义。
……
到八年级下册8到10单元学习现在完成时,又会出现很多下面的句子: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science museum?I ha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这些句子当中的have,是说明了现在完成时的概念。
同理,动物名词、颜色名词、学科名词等,根据不同主题,让学生记住的是某一类主题事物,说明不同主题的事物概念。
读课标,也不能脱离语境单独拿出来一个句子去理解。
词汇知识内容要求三级第4点的说明“在特定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是在二级第2点说明基础上的拓展要求与延伸“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过程和特征,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同时,三级词汇知识内容要求第2点与第4点有相似处,都强调了语境,第二点强调的是语境中理解词汇意义,第4点强调在语境与主题中,用词汇描述与表达。
读分级要求时:
1.要关注同一个概念不同级别的要求(纵向比较学习)
2.还要关注同一级别的不同维度要求(横向比较学习)
亲爱的英语读书社群的伙伴们,想必在经过近三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我们很多老师可能心中留下了许多困惑,现征集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哪些疑惑或问题,大家可以接龙进行表达,便于我们在共读时为大家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期待每一位小伙伴的积极参与!
2. 郑碧媛 ——结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英语教学的方向与实践要求是什么?
【一、要理解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A competence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or skills.It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on and mobilis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Inclu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in a particular context.
Key competences typically include skills like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digital literacy, numerac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They also encompass attitudes such as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resilience, and a willingness to learn and adapt.
这对英语教学有什么启发呢?教师要知道,英语作为一门课程的独特价值,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不能只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
二、理解总目标的内涵要求。
“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1.发展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的素养也是无法真正落实。“发展语言能力,要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形成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上面这一段话给我们的启发:英语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知与体验中理解,在积累和运用中内化语言,识别英汉的差异,形成英语语言意识,能有效沟通与交流。比如“Her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个别同学错写为She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我问他原因是,学生回答说“她最喜欢的学科是英语,她不是she吗?看这就是汉语思维的错。没有认识到 her favorite是subject限定词或修饰语,缺乏英语句子结构意识。】
3. 222522刘兰芬 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依照单元主题,学习单元内设计到的文化知识,足够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积淀,才会让学生逐渐养成跨文化意识。
比如,英美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比较随便,兄弟姐妹之间常常不义,brother sister相称,而是彼此称呼昵称或,直呼其名。但他们也非常有礼貌,经常使用thank you,哪怕是一件小事,晚辈帮助了长辈,长辈也要致谢,这与我们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让学生知道,才会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再比如英美等西方国家把宠物当做家人,这就是为什么在用代词代替宠物时,常用用人称代词he she来代替。
4. 帅婷 学段目标中的习得与建构如何理解,学生应该习得的是什么?建构的是什么?
“习得与建构”的基础是“感知与积累”;同是,“习得与建构”也是“表达与交流”基础。
习得与建构什么?要看你感知的是什么?请注意看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不同学段具体内容,课标上描述得非常清晰。
5. 230636刘文霞 如何在一线课堂中研判素养的达成,做好过程性评价?
最直接的是用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去评价。
(建议阅读“教学评一体化”部分内容及相关课例)
6. 湖南初中唐老师 我们课标要求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农村学校学生水平一般,一节课下来,往往就停留在学习理解方面,有时候达到这个层次都够呛,那这样的话该怎么?
任何学习,都不可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学习理解是输入,应用实践是巩固,迁移创新是表达(也是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于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借助简单的语言活动训练学生高阶思维。
比如,词汇学习,并不是只有抄写才管用,可以学生图文匹配,还可以通过信息差活动让学生描述图片,用所学词汇表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等。
一节课要学习理解的内容不要太多,否则一直输入,没有巩固与输出,如何评价学生的效果?
7. 思维品质中的7个关键词——理解、分析、比较、 推断、批判、评价、创造——怎么理解?
【上面几个动词是有层次性的。大多属于高阶思维。
并且每个动词都包含了特定的意义,比如什么是理解?理解有很多层面,能阐释是理解,能运用也能运用也是理解。……
分析也包括很多纬度与内容,分析语言特征,分析语篇特征与结构……
建议针对每个动词,搜一下所包含的内容。】
9. 陈艳+章华小学+英语教师 结合新课标学段目标和育人目标,在期末复习备考和寒假学习布置方便,有怎样的指导?举一些更有趣、更有效的操作方式,如:小学三、四年级。
复习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寒假作业可以布置绘本阅读、英文动画片、英文动画电影等。
各位老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刚开始可能写不出那么多自己的思考,没关系,那就从摘抄笔记开始,慢慢地,对那些笔记内容熟悉了,它就会在某个你需要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你的语言中了。对于课标的学习,我已经是第二遍了,还是这样一知半解。我看到大家当中的大部分人的知识层次要高于我,也就是说只要大家认真读,慢慢坚持,一定会将课标理念逐渐内化于心的。坚持,二十几天的课标学习已经快过去一周了,读慢点可以,但不要停下来。想想《犟龟》的故事,慢慢走,虽然看不到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却看到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所以说,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这是我们1组的组长高慧老师在1组的内部群里面发的,非常的激励人心!大家一定要坚持打卡,认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晨读感受,你的收获会越来越大!本周13号, 19:00是我们每周推选出来的一周之星分享之际,一起期待吧![庆祝][庆祝][庆祝][庆祝][庆祝][庆祝]
在这六个要素中,主题起到引领和统筹的作用,语篇是语言和意义的载体。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必然以主题为引领,以意义探究为目的,依托语篇展开。这是因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在学习语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的核心知识,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获取和加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同步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理解文化意涵、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从这段文字看,六要素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的课程内容结构,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内容结构不仅包括语言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策略(语言技能和学习策),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能够促进学生心智、情感、终身学习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所,必须依托的学习主题(主题)和多模态的语篇内容(语篇)。
依据逆向设计的思想,我们首先应该要制定单元目标,要认真分析单元的教学内容,梳理概括和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要明确语篇的类型和文体特点。
也就是说:我们是要把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都融入到我们的单元整体当中,要和本单元的主题相关。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单元可能是同一主题,但是他们的语篇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必须得深入地研读语篇,语篇内容不相同,它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需要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也是不相同的。
另外我们具体怎么样教?还得结合我们的课标,还有我们的学生的实际的认知水平。
摘录了一周以来,群里边的认为自己感触最深的信息,以便于今后自己,反复阅读。就像徐老师所说的,一开始自己的感受,心里明白就是写不出来,通过摘录文字的形式,让自己走上写作之路,读进去,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