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谋面的闺蜜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不过这次的话题重心没有落在家庭生活和美衣美食上,而是认真地讨论起欢欢的职场困惑-国企工作一年,我却想去创业。
欢欢在一家国企银行工作一年,平日负责处室综合事务及全行对公授信业务信用运营管理。听着挺高级,实则定位过高导致与实际业务脱离,属于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岗位。
三宗罪促成了她此刻的纠结:
-国企作风强烈,追求形式主义,工作汇报层级多,繁文缛节造成沟通低效和成本浪费。
-专业事项无法落地实际业务,工作内容繁琐杂乱。无效加班时间多,过度占用生活时间。
-晋升机会有限且偏向关系户,看重资历而非能力。
综合看下来,这个“饿不死、但能烦死”的地方,除了维持稳定的生活和未来的养老保障外,每分每秒都在消耗着她的职场时间,与日俱增的焦虑促使她做点什么让生活来点变化,比如:创业。
类似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体制内的职场人都会感同身受。
创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创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狭义的传统创业和职业经理人内部创业。所有致力于改革创新,解决实际痛点需求,不断追求自身精进提升的人都是广义的创业者。
创业本身调整的是工作心态而不是工作内容。换成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我们所有的工作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格基金徐小平说创业想法来自于个人的欲求。面对并尝试解决自身问题就是创业的开始。
冲破平台依赖的思维究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欢欢认为现有国企银行至少在未来养老是可靠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首先我们这代人按照医学进步的发展,大概率要过百岁人生。其次,人工智能将极大改变未来行业和企业更新迭代的速度和面貌。跟着时代节奏的变化起舞才是提升安全感的不二法门。
知乎上有一篇神文,告诉你那些你看不上的行业,往往藏着最赚钱的机会。现代90后,00后正在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方法大赚特赚。他们的底层逻辑就是脱离平台,将自己打造成通用型商品,在整个网络上实现价值。
晋升看资历不看能力,事实的情况真是这样吗?
我们对很多职场现实普遍存在很深的误会,“我是走专业路线的,拍马屁走关系这一套不适合我”。你确定专业路线更好走吗?专业之路一靠积累二靠更新,背后意味着经验丰富的前辈和大学毕业的新鲜人都可能是你的强劲对手。
我们每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貌似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适合专业路线,因为这是我们已经具备的存量,是利益既得者。不愿意尝试挑战走出舒适圈才是我们抗拒另外一条路的根本原因。优秀的人才无不是活成了一个团队,能激励能自省,能带兵打仗,会巧妙沟通。
每个企业偏好或认可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些被启用的资历人往往是把握了企业用人标准,并提供了匹配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种表现被大家所了解,被组织所认可,晋升再正常不过。
而能力人有没有真正的能力暂且不论,至少这些能力还没有被验证符合企业要求或者被广泛认证。
目前这个情况供我们选择的路真不多,如果有,我劝你选择一条看似更艰难的。不是关系二代那就努力做个关系一代。
国企工作一年 我想去创业三条方法论: 让你启程不纠结的体制内职场生活
1.从本职工作找突破口,设立职场小目标,升级老板思维,回顾眼前的工作
每一份细小的工作不同人来做都可能出现全然不同的结果。停止抱怨工作本身,去探索下如何能通过我们的改进一点点弥补工作的缺失。眼前的工作越不堪,我们的机会和空间就越大。
要明白我们自己才是所有工作积累最大的受益者,内心的平静充实会抵御过程的脆弱与孤独。
另外,设立职场小目标,循序渐进适应走出舒适区的恐慌,获得信心和职场幸福。
2.学习经营职场关系
职场关系并非刻板印象里的复杂,而是每个职场人应该习得的基本技能。
爱的传递决定你思考的角度和沟通的基础,可以帮助更好展开对话和协作。
打造靠谱的个人品牌: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学习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就是用对方理解的概念去解释一个对方不明白的问题。职场工作很容易有误解和委屈,对策不是发泄一顿卷铺盖走人,而是应该主动尝试沟通,抚平交流中的涟漪。
3.在更多层面显现你的价值
在体制内部,可能和直接主管交流的时间最多,更高层的领导恐怕微信都加不上。对此我们可以在更多层面上展现自己,比如:新项目招募时主动请缨,联欢会才艺表演,运动,个人朋友圈打造。如果以上这些你都不擅长,那就在会议、楼梯口遇到时主动和上级微笑打招呼,毕竟被尊重的感觉是取悦他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公司外部,我们可以更多投身社区活动。在亲子群分享育儿经验、母婴产品评测、组织节庆活动,蜜芽网的刘楠就是这样无意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的。单身人士也可以在宠物饲养、运动健身等个人爱好上结识社群,展现自己的特殊才华和影响力。
一个人的心态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