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突围》这本书中,作者提出:认清真实的自己你认识自己吗?
请用几个词语形容自己。
帅气(美丽)、邋遢、敏感、多情、富有激情、睿智、三分钟热度……你可以找到一长串的形容词。好的,问题来了,你是如何得到对自己的这些认知的?
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大部分人都在通过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当周围人都说你漂亮时,你就会渐渐认为原来自己这样就叫漂亮;当所有人都夸你睿智时,你就很容易产生对自己的智慧过度自信的倾向。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应该随着生命的进程而不断动态修正的。
大部分人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于是,就只能依靠外界的评价和态度来给自己画像。
每个人都有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的倾向,于是,她们不惜花重金购买漂亮的衣裙,名牌化妆品,金银饰品,或浓妆或淡妆,再加美图秀秀,或一键美颜,需要虚假的头衔。这一切不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好的评价,从而利用这些评价反向塑造大脑对自己的印象。
我们的动机就是用这些外在的素材去“喂养”大脑,从而创造一个想象中的虚幻的自己。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如果去掉这些外在的东西,铅华洗尽,斑点尽露,黄肤眉稀,脱掉高跟鞋,高度不够,褪去美丽的衣裙,人群中豪不起眼。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装”这种看上去很刚需的行为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并不能通过“装”来提升自己的真实价值。我们只能概率性地通过这个行为来获得短期满足,接着就会有同等概率获得与之程度相当的挫败和羞辱。
物理学上的简谐运动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机械振动,事实上,简谐运动的衍生体可适用于各个方面,例如,股票价格、投资收益、运动员的成绩等。这些都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叫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指的是无论是低于或高于真实价值的状态,都有向真实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回归趋势的强度就类似于弹簧,偏离中心越远,强度就越大。反差越大。
“装”这种行为也是一样的,每当你表现出来的价值高于自己的真实价值时,你都相当于在给弹簧加力。装得越狠,向真实价值回归的强度就越大。理由也很简单,你想要长期维持在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可以做到,那就不叫偏离了,而偏离的幅度越大,跟真实的反差越强烈,就越容易在不经意间暴露出真实。
讲一个故事,几个女孩一番精心打扮之后约起一起去餐厅吃饭,她们来到一家火锅店,男服务员帮她们点好菜后,香喷喷的火锅很快便上桌了,这时她们开始了享受这美味的火锅。火锅店里开着暖气,火锅的热气吃得几个美女大汗淋漓,待她们叫来那位点菜的男服务员买单时,男服务员惊呆了,大叫一声“哎哟我的妈呀,这一桌人哪里去了?”
这就叫均值回归吧,偏离太大,反差太大,让服务员都不认不出来,误以为之前那一桌漂亮的女孩已经走了。
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装”无益于提升自己,且终会带来同比的负面影响时,我想很多人就会放弃装,从而不得不正视真实的自己。
想想你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的评价,或者致力于满足他人的期待?这种取悦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而已。当你常常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受真实的自己时,就自然没有必要再活在他人的意念之中了。
不装,是一种彻悟,是一段清澈的结局,也是清晰的开始,有利于你看清差距,认清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