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涯咨询的个案里,我们看到许多缺乏献身目标的漂泊灵魂,无法安身,更无法立命。有时,我们与当事人空洞的眼神四目交接,那看得见的(眼明),却看不见(心盲);似乎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humanbeing)内心深邃的孤独与不安。这种孤独与不安把这个人当下的生活秋序打散了,打乱了……”
——金树人,2007
又到就业季,咨询室里大四的学生多了起来,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每个人坐下来的第一个反映,竟然都是——哭,可见,孩子们的压力有多大!
作为咨询师,很感谢这份被信任,此刻,唯有陪伴和倾听,才是最好的回报。
今天的两个咨询,有着极相似的求助理由——焦虑。
来访者A:老师,怎么办?我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焦虑让我无法安静下来,也没办法投入任何准备工作。
咨询师:让我们先放下担心,问问自己,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吗?
来访者A:我知道,我家在廊坊,我想找一个家附近的学校工作,最好是高中,私立中学或者公立中学对我来说都可以,我要求不高,只需要有一份能够养活我自己,让我独立的工作就可以,为什么我会这么着急?
咨询师:看来,在教育行业工作,做个高中教师对你来说已经非常明确了,工作地域的选择也比较清晰,那么我想问问,你知道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区别吗?
来访者A:老师我知道,公立学校相对比较稳定,通过考试可以得到编制,旱涝保收,但相比私立学校,收入可能偏低。私立学校没有编制,稳定性不如公立学校,但是私立学校收入高,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
咨询师:看来,你对于就业环境的理解已经很透彻了,那么,你想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呢?
来访者A:老师,这就是我的矛盾之处了,我总是这样,明明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偏偏既想要公立学校的稳定和安逸,又想要私立学校的高收入,我知道这样很贪婪,可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想什么都要,或者左摇右摆,我很讨厌自己这个样子。
咨询师:都想要?这是很好的想法啊!找工作是每个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事,谁都想选最好的。而且,作为招生就业处的老师,我想给你吃个定心丸,师大给大家提供的教师类的就业岗位足够多,到了下半年,甚至有很多学校都招聘不到老师,所以,你其实可以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想一想,为了尽早签约,我们为此要付出的行动是什么?
来访者A:老师,你讲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脑子里仿佛有有两个我,一个理智的我,告诉我担心没有用,要靠自己的行动去争取,而且,师大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就业信息有很多,怎样都能找到工作,这事不能太着急;另一个感性的我,总在担心,如果我们班别人先签约了,如果别人签约的学校比我好,我肯定急死了,我该怎么办?我忍不住地担心,如果前期我找不到工作,我都能想到那时候的自己,肯定急死了。
来访者B:老师,我在准备考研,可是越来越没信心了,我想换学校,我觉得之前我选的那个学校太好了,对我来说太不现实了,我觉得我考不上,时间太紧了。
咨询师:能给我说说,当初你想考这所学校的时候,是怎么计划的吗?
来访者B:老师,我是学心理学的,我将来就业想骗应用方向,这所学校的研究方向与我吻合,另外,我想找一个离家近一些的学校,将来好找工作,这所学校在天津,离我家比较近,最重要的是,我数学不太好,这所学校考试不考统计,可以避开我的劣势。
咨询师:听起来很好啊,看来,你不是突发奇想做出的决定,你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决定要考的,而且,你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了,不是吗?那么,为什么要换目标学校呢?
来访者B:老师,是这样的,我有一次无意跟学院的一位老师聊天,那位老师听说我考的学校,劝我放弃,让我选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说那个太难了,自从听他说过后,我就动摇了,我也觉得太难了。另外,我现在的复习进度按照每天的小计划如期进行,可是我发现,我的小计划远远拖慢了我的长期计划,照现在的速度,我可能完不成自己当初计划的学习进度了,我特别着急,可是连目标学校都动摇了,更别说学习进度了,现在连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了。
咨询师:别着急,让我们来梳理一下,首先,毕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研,要么就业,你确定你的选择吗?你一定要考研对吗?
来访者B:没错,我一定要考,而且今年考不上,我想我明年还会考,不然我想我会遗憾。
咨询师:好的,那么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来帮你决定一下,你是要坚持考天津那所高校,还是换目标,改考北京的高校呢?
来访者B:恩,我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能给我分析一下,考天津高校的优势和劣势吗?
来访者B:学校的研究方向适合我,离家近,不考统计学,我已经准备一段时间了……劣势是学校太好了,竞争很激烈,我自己准备的也不好。
咨询师:那么,北京的学校呢?
来访者B:学校的竞争压力稍微小一点,离家也近,但是它考统计学……但是我准备得太晚了,说实话,竞争也很激烈。老师,这样一梳理,我发现,两者对我来说都很难,我就是这样的左右为难,我“既想考难度较低的北京学校,又嫌它考统计学,又想考天津高校,它没有统计学,可又怕它难度大竞争激烈!道理我都懂,可是遇到真正要做决策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事情都有两面性,我觉得道理永远掌握在成功者的手里,如果将来考上了,就会说,还是要坚持目标,一步步行动,可是还有很多考不上的人啊,别人会怎么说,肯定会说他们不切实际。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这么犹豫,干脆不考了,放心怎么样?
来访者B:我想我会一辈子遗憾的。
咨询师:那么就让我们放下这些犹豫,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可能今年你考上了,也可能是明年或者后年,也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你站在心仪大学的门口,拿着行李看着美丽的校园,那时的你,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
来访者B:(孩子眼泪瞬间噙满眼眶)我想我会说声:谢谢。
坦然面对自己“犹豫不决”的不确定感,使消极的不确定感转变为“积极的不确定感”
大学生产生生涯的不确定感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影响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属性变量有很多(不光内部自我认知的因素,还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其次,生涯发展其实是一个整合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的过程,时间维度上来看,也是具有复杂性的。再次,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突发事件很多时候成为了机遇因素,而且,小机遇经过迭代循环,终将大大改变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所以,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很难是简单的线性模型,而是一个复杂的曲线模型。
人成长环境中充满无数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无论积极或消极,都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机会。我们不能静待机遇事件的发生,而是应该积极行动以营造有利于机遇事件发生的环境。这就是常常被提到的“善用机缘论”。
对于咨询师来说,不要再把生涯犹豫的现象视为需要迫切治疗的问题,也不是当事人缺乏做决定的能力,要对“不能做决定”持开放的态度。对未来保持着探索与寻找正向机缘巧合的信心,而非固守于一个在计划之外,可能被淘汰的生涯规划。咨询师应该做什么呢?应该鼓励学生,透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增进生涯觉醒的意识,并逐渐理清其生涯发展方向,以制定具体的生涯行动计划和准备。
而且,咨询师应该认识到有些生涯犹豫者之所以裹足不前,是受困于一些认知上的障碍,除非这些障碍得到澄清,这些“非理性期待”得以消解,否则犹豫的行为还会持续(金树人,20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