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匆匆地走进一年级教室,有一个小男孩围着我转。
我说:“坐回你的位子。我们要上课了。”
男孩没有回座位的意思,而是微笑着张开双手跑向我。我以为他会送上恶作剧般的“惊喜”,便故意躲开,不与他发生肢体接触。我绕了一圈讲台,再次命令他回座。他不搭理,继续追着我跑。于是有了我在前面躲避,他在后面追逐的精彩戏码,引来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有一个同学在下面喊道:“XX,你在干什么?还不下去!”转而对着我道:“老师,XX,是一个坏孩子。他经常扰乱课堂,惹老师生气。你别理他。”班里其他孩子也接着附和。那个追我的男孩对着那个同学喊道:“XXX,你别乱告状。”又转向我:“老师,您别听他的。”
我发觉面前的男孩有些不高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示意同学们安静,接着把他拉回身边,问道: “你为什么要追我?”
男孩见我没有生气,还和他搭话,脸上的表情瞬间露出笑容。他展开双臂撞向我的肚子道:“老师,我喜欢你。”
原本,我准备好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训言,却被他那团黏糊糊的“棉花糖”给塞噎住了。我承认,当时那句话对我来说很受用。我勉强地控制着情绪,俯身问道:“你喜欢老师什么?”
男孩抱着我不撒手。“我就是喜欢老师。”
接着,讲台下的孩子们深受感染,也一个接一个地上来要和我拥抱。不断地涌来感动的话语。“老师,我喜欢你。”他们一层层地围住,使我有些不好意思。
喜欢,没有理由。这是一个多么直接的告白。在成人世界里,喜欢需要理由。即使情不知所起,也是有迹可循。可是在孩童的语言中,喜欢是一种表述。他们或许不懂如何分析原因,做出总结。但是,他们会阐述事实,表达情感。用直白琐碎的话,去堆砌出那些感受。
课后,我找来那第一个抱我的男孩。“他们说你是坏孩子。你怎么看?”
男孩眼睛滴溜溜地转。我说:“老师没有怪你。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吗?”
男孩看了看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又看了看进进出出的学生。他舔了舔舌头,不作答。
“你也认同你是坏孩子吗?”
男孩默默地低下头。
“我不认为你是坏孩子。相反,只要你愿意,你会比任何一个孩子做得要好。”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
男孩的眼睛无限放大。“可以吗?”
我反问:“你相信老师吗?”
男孩点头。“我相信。”
“那我能相信你吗?”我认真地问他。
男孩点头如拨浪鼓。“当然。”
“我给你一个成为好孩子的机会。”我拍拍他的肩膀,委以重任。
他郑重地点头道:“好。”
当一个孩子对好坏有了界定时,说明他在学着变好。他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小孩,而不是口中的小孩。若老师的眼里没有他,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地成为老师口中的“坏孩子”。至此,老师的眼睛离不开他。同时,小孩也变成大家口中的“坏孩子”。
在好与坏之间,他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他对老师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