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有娃的家庭,似乎都逃脱不了被娃画上各种各样奇怪图案的宿命。
墙壁上,窗帘上,甚至白色的沙发上,孩子秉承着哪里白往哪里画的原则,把所有白色的东西都当作画布,挥舞自己的小画笔,统统画上自己的专属logo。
这种行为大概让家长们都很抓狂吧。
可是呀,这其实只是标志着我们的娃长大了,他进入了涂鸦期。
一般来说0.5到4岁被定义为涂鸦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自然的涂涂画画的冲动,利用好这个时期,不仅可以为后续培养孩子绘画能力奠定基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让孩子有机会练习控笔,控笔能力对于之后写一手好字是必不可少的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追在后面不许孩子乱涂乱画,而是给孩子准备好画板和绘画工具,引导孩子在合适的地方进行他们的创作。
0.5到4岁的孩子的绘画作品往往只是图形和线条的随机组合,可是到了4岁之后,孩子就进入了“图示期”,这个阶段孩子的作品,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信息。
除了是艺术创作外,这些画作可能还传递出了孩子的情绪、状态,有和他人沟通的作用,所以观察孩子的画,除了发掘我们娃的艺术天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多了解孩子一点。
孩子的画中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呢?
1.颜色的使用
通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颜色的偏好,会逐渐由暖色调变为冷色调。
因为暖色调符合自然冲动,而冷色调则能带来更多的控制感。
我们的孩子喜欢的颜色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创作出辣眼睛的五彩斑斓的画作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生而具有对鲜明色彩的偏好。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画面中使用大面积的单一色彩,尤其是大面积的黑色,当然啦,下图这种张弛有度的线描画,不属于大面积使用黑色的范畴。
而类似于这张图片的黑色,给人以一种压抑感,可能表现出了孩子当前内心比较敏感,甚至有抑郁倾向,也可能是孩子正在因为某事感到愤怒而出现了应激反应。
2.图片中形象的大小
如果孩子的画中的主体物常常大到超出纸面,那可能是孩子过度膨胀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尤其是自画像。
如果孩子的自画像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那在孩子眼中的自己大概也是个绝对C位的存在,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可能会过度自我。
而相对应的,如果孩子的自画像中,自己非常小,只占到纸面的一个小角落,那可能是孩子心理能量弱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比较低自尊,相对处于弱势、谦卑的位置上。
如果不是自画像,而是群像呢?
那个最大的形象,一般来说是孩子心中最为强势有地位的存在哦,当然,这其中可能也隐含着压迫感。
如果画面中有超出常规的巨大角色,那大概就是这个人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迫感。
同样,画面中不符合常规的小号角色,可能也表现出了这个人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感和地位比较低哦。
一般来说,全家福中,爸爸和妈妈的大小会比较均衡,或者爸爸稍大(因为客观情况下,爸爸个子就要大一些嘛),就像下图。
如果出现妈妈远大于爸爸的情况,就需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妈妈太过强势了?亦或者,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存在感太低了?
3.笔压
在我们观察孩子作画时,有时会注意到,有的孩子下笔特别用力,这可能是一种愤怒情绪的宣泄。
我们自己大概也都有过在生气的时候恨不能把纸戳个洞出来的感受吧,孩子也会有。
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宣泄,也算个不错的平复情绪的方法呢。
当然,孩子也可能只是运笔的能力还不足,不能很好掌控力度,不必过度解读啦。
4.绘画过程
一般来说,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连续进行10分钟左右的绘画,如果这个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我们都需要在意一下哦。
如果孩子沉迷绘画的时间过长,比如有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都在埋头画画,可能是孩子的内心敏感焦虑,在通过绘画的方式抒发内在的不安。比如自闭症的孩子,就更可能出现沉迷作画的表现。
当然啦,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娃真的天赋异禀,对于绘画的热爱远胜其他,那么就先恭喜你啦。
如果孩子拿起画笔,只是划拉两三下,就丢到一边继续寻找其他的兴趣点,那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看看孩子是不是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会仅仅对绘画表现出三分钟热度,各种玩具可能也都是摸一下就丢到一边。
5.格外关注创伤性表达的存在
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曝光后,心理学家们就把绘画纳入了孩子们的创伤修复课程。
研究发现,经历过虐待的孩子,在绘画中会有更多的创伤性表达。
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身上有伤痕的树木,带着大量虫洞或者枯萎的叶片,都可能是孩子的创伤性表达。
如果孩子的画面中突然出现了大量和创伤有关的信息,那我们可能需要引起警惕,可以去观察和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里或者在家庭中遭遇了虐待。
绘画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不仅可以给孩子的想象力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也可以给孩子的情绪以纾解缓和的时间。
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沉湎其中而产生的心流,也可以感受到情绪自由流淌的平和。
绘画也是一项工具,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在地抒发。
孩子的画作,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们可以透过它,窥到一点孩子的内心世界。
但是,要注意,我之前提到的各种观察,都只是提供一个小小的线索,我们可以观察,但不要过度解读。
有的孩子喜欢黑色,不过是因为觉得黑色很酷;
有的孩子画各种超出画纸的人物形象,不过是因为想要自由地表达;
有的孩子重重落下画笔,不过是因为腕力足,能够力透纸背;
也有的孩子给树木画上大大小小的痕迹,不过是觉得这是一种来自岁月的装饰品。
我们解读孩子的画作,绝不能脱离了孩子实际的生活。
画作的信息只是一些小小的线索,提醒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是真的存在,还是我们虚惊一场,需要我们结合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才能进行辨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