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孩子说,现在已经大三下学期了,才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课也听不进去,论文也不想写,也不想去实习。毕业证也没兴趣去争取拿。
从高考之后的这两个月经常能看到“喜欢”这两字,要选择喜欢的城市、要选择喜欢的学校、要选择喜欢的专业,能选择喜欢的,当然非常好。
可是,如果把“喜欢”当成了灵丹妙药,当成了挡箭牌,那就成问题了!
可以想象,这孩子这三年来的学习成绩一定不是很理想,原因不是不学习,学不好是因为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将来不想去工作,也不是因为不想工作,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
虽然,“干一行爱一行”有点过时了,但实际上,负责任的家长们,又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欢天天去上班呢?难道不干活,真的不吃饭也无所谓吗?做为成人,做为负责任的成人,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谁敢不工作?谁敢说不喜欢这份工作了就辞职?
我以为,当你肩负责任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自己喜欢或不喜欢。
而喜欢的真的就能做好吗?喜欢的就真的适合做为工作吗?
答案并非如此。
喜欢做一件事,是个人行为,是主动的;而成为工作之后,就由不得个人了,成为被动的、集体行为。
比如个人喜欢游泳,但今天想睡个懒觉,那就睡吧,就算是有一起游泳的人来叫,也可能选择不去。
可是,当你成为游泳教练的时候,还能如此吗?更多的时候,是身体不太舒服了,还得挣扎着起来,吃上几片药,然后很精神地出现在学员们的面前。
很多人喜欢旅游,真的适合当导游吗?
个人去旅游,看到华山比较险,可以选择上或者不上;看到玻璃栈道,可以走或不走;但是,如果变成了导游,还能如此任性吗?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你能扔下游客自己跑了吗?
已经去了几十遍的景点,你还得为游客热情地介绍,大家可以想一想,本地的景点,如果一年有三四回朋友来访,第一二次可以热情地陪他们去景点,等到了后面几次,你还有好心情吗?
所以,工作是工作,爱好是爱好,二者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
希望大学里的孩子多想一想父母为你的付出,想一想你自己的责任。
马上就要毕业走入社会,不要再说不知道喜欢什么的混帐话了。
想一想刚刚录取,天天去景点卖雪糕的赚学费的准大学生;想想这二十多年来,自己和一家人的辛苦付出,你就应该明白自己该如何过好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