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在哪里?
李政涛教授说,如果将教师发展之路比喻为“一生中的100里路”,那么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属于“前50里路”,已有的大多数教师都走好了这50里路,并在这50里路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然而,“后50里路”却相对寂寥,甚少有人行走其上。
那么“后50里路”是什么呢?当教师拥有了价值观、仁爱之心、知识、技能方法之后,接下来怎么办?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在哪里?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一是勇气之路。
首先是坚持的勇气。要坚持教育的真谛。其次要有改变的勇气。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的勇气。要勇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打破对改变可能带来的迷惘和失败的畏惧。还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敢于挑战成见,惯习和权威的勇气。
二是思维品质之路。
没有好思维的教师培养不出好思维的学生。
李教授认为,当一个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他的思维品质的高低,尤其是思维品质的清晰度,提炼度,合理度,精细度,创新度,融通度,生长度等,既影响了他如何凝练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更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度和深度。
思维品质跟不上自己增长的经验,撑不起往上提升的台阶,是很多教师遭遇的成长瓶颈之一。在相当程度上,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强大的思维能力,就没有教师的持续生长,更没有教师的高端生长。
三是想象力之路。
核心指向于教学想象力。优秀教师必定有充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
最后就是教师的“”好奇心之路”。
终身学习就是终身好奇,终身好奇是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
李教授认为,很多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知不觉失去了好奇心,陷入了职业倦怠。当我们认定某位教师产生了倦怠,实际上等同于他失去了好奇心。
好奇心是教师创造和教学智慧的源头活水,更是教师精神生活和精神宇宙成长扩展的动力源。
教师既是“读书人”,也是“教书人”。如果教师没有了好奇心,学生怎么办?教师是呵护和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最重要的他人,如同我们无法期待“不爱读书的教师去激励学生爱读书”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自身都没有好奇心的教师去呵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不仅要走好教师的“前50里路”,更要走好教师的“后50里路”。
我以后会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让自己成长为一位有着好奇心思维敏捷充满想象力与勇气的新时期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