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懒癌患者
其实大部分人学不好,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懒。
就我观察到的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勤奋。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勤奋也是分很多种的,有的人是有效勤奋,有的人是无效勤奋。
我在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非常之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当你到班级里的时候,她都是在认真的看书学习。我记得有一次被她的数学笔记震撼到了——工工整整的记录着自己的错题和解析,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标记,完全是一件艺术品。
网络配图但是,这个女生的数学成绩真的不算太好,甚至说有点差。但是她不勤奋吗?好像并不是,因为你每天都能看到她刻苦努力学习。
这里我们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勤奋才是有效勤奋,什么样的勤奋是无效勤奋。其实很多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时,都会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的勤奋中。表面上看很勤奋,其实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所读的内容、所做的工作。就拿数学来讲,笔记做得再漂亮,如果不能理解一个数学概念的由来,一道错题的原因,是很难提高的。只流于形式上的美观,而不注重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并会应用,这是很多人学习数学很勤奋但是还是学不好的一大原因。
用形式上的勤奋,来掩盖实质上的偷懒,最后笔记做的很漂亮,但是并不理解,该错还是会错。
相反,我们班一哥们儿,无论是数学教材还是习题集,上面都像经历过一场战斗一样,画的乱七八糟,但是他的数学一直很棒。
多做一些有效勤奋,放弃一些无效勤奋,真正理解掌握了才能走得远。
二、固定型人格
在我的老家,很多的孩子高中没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其实就经济水平而言,我们那边的大部分家庭是能够供应的起孩子读大学的。我和很多孩子的家长聊天,问他们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得到的最多的答案就是:小孩笨,学不好。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里面就提出了两种人格的人:一个是固定型人格,一个是发展型人格。固定型人格认为人天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相信努力可以改善情况。我上不好就是因为我笨,这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而不去思考我上课是不是根本没有注意听讲?我下课后是不是根本没有做家庭作业(等着抄别人的)?我是不是没有听懂的懒得问老师和同学?
说实话,大部分人学习好不好根本轮不到拼智商的份上。
而发展型人格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发现问题,改善目前的恶劣处境的。出现了问题,就会想,怎么回事,是哪里出问题了吗?然后就开始慢慢找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逐渐提升了。
我小的时候被我奶奶认为可能是个傻子,但是我爸妈从来没有说我聪明或者笨。我爸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说,“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了,有没有办法解决”,“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别再犯错了”。如果我由于根本不了解一件事情而犯错,他们从来没有呵斥过我,而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告诉我该怎么做,让我不要再次犯错。相信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是可以通过想办法来解决的,而不是,我笨,我不行,开脱而过。
固定型人格相信天生品质的决定一切,发展型人格相信主观能动性的力量。
主观能动性的东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都说了,政治课里讲了很多,但是很多人由于根本没有上高中而无法接触这些东西。但是接触了又怎样,中国还不是有一群人,读到博士都认为我们的政治课是在洗脑,而从来不去仔细想想里面是不是有一些东西值得借鉴。
之前我花了很大的精力读马克思的哲学经典,发现现在社会很多东西里面讲的一清二楚,深刻的不能再深刻了。
但是中国总是有那么多人,你把饭端到他的嘴边,他还是觉得你在喂他吃屎。
三、急于求成的人
可能是由于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大的原因。自称人到中年的的90后们总是每天活在焦虑和繁忙之中,幻想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到别人做程序员能赚大钱也跟着学,结果发现没那么容易学,没日没夜地敲3个月的代码才能勉强入门,好像不那么见效快。看别人做自媒体也能挣不少钱,就转而学做自媒体,发现自己才写两周就写不动了,遂放弃。如此这般反复,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珍贵的青春时光一点一点消耗掉,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
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短时间内看不到显著成果才是常态;任何一个行业的红利得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积累才能吃到红利。
如果太急于求成,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怎么能学得好。
四、注意力不集中的人
如果你仔细观察并思考,你会发现,那些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高度专注。
比如,本来准备今天上午要看书,结果一会儿刷刷抖音,一会儿看看知乎,一会微信打开了,一会儿上个厕所顺便整理发型,一会儿倒杯茶。最后一上午可能连一页书都看不完。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心流
心流的概念,最初源自Csikszentmihalyi于1960年代观察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他观察到当这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Csikszentmihalyi 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摘自360百科
很多人可能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体会心流的感觉。
我自己检测自己是否集中注意力做事或者看书的标准是——自己会不会感到饥饿(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而且每顿饭都吃饱)。
我早饭吃得饱,上午的工作如果注意力很集中,那么我会在两三个小时的集中精力工作后感到饥饿,当我感到饥饿的时候,我会明显发现自己居然集中注意力工作了这么久,那种感觉很好。如果我一上午没有太认真的做事,我发现午饭的时候自己的胃口不太好,感觉不怎么饿。
我一直相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样很消耗能量,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没感到饥饿,说明你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工作。
我高中有个同学,数理化生非常好,他的特点就是无论自己每次考试考的多好(比如数理化全部满分,真人真事,牛到爆炸!)在老师讲试卷的时候,他依然全神贯注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考满分都这样,相反很多考的差的听课的时候却三心二意。
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全神贯注做一件事了,你现在还能坚持全神贯注读30页书吗?降低点标准,20页?再不行,10页?
在教室里老师讲话,在公司里老板讲话,还有多少人能够注视着和你说话人的眼睛,仔细听对方和你说的每句话?
老板说话的时候,不注意听讲,结果点头说自己明白了。最后任务完成的一塌糊涂,你到底有注意听讲吗?
看书的时候沉浸进去,听讲话的时候跟着讲话的内容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慢慢的注意力就集中了。
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将信息的前后逻辑串联起来,自然学不好。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学习之道》这本书可以拿来读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