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确定性的迷恋
弗雷泽《金枝》认为巫术与科学出发点一致,追寻世界表象下确定的不变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第一,巫术阶段,尝试咒语仪式器具等操纵自然。第二,宗教时代,通过祈祷,献祭,敬拜讨好神灵。第三,科学时代。寻找确定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贯穿人类文明史。
杜威《确定性的寻求》消除不确定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寻求与自身以外那个不可控力量的和解,第二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了解和利用哪些不可控力量。
杜威认为正因为现实经验世界的不确定性导致西方思想传统中知识与行动的分离,而且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例如,他们总是把世界分为虚幻的感觉的世界和一个真实的理性世界。这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受挫,不得不构建一个理性世界,这也是西方哲学传统——为了寻求普遍的永恒的真理。
二,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
形而上学促进了逻辑研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提到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人类相信自然是有规律的。
形而上学预设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世界(武断地推出存在客观规律),而且这个世界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才能接近(赋予人类理智更大权威与主动性)。这对科学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柏拉图是形而上学最坚定支持者,存在一个理念的世界,生活世界不过是一个残缺的模仿品。
三,我思故我在
形而上学设定一个绝对确定的世界是相当的武断。
高尔吉亚三命题:第一,人们不能断定有没有什么东西存在。第二,即使有东西存在,人们并不能断定能否认识它们。第三,即使能认识它们,人们也不能知晓能否能够让别人明白。这三个命题代表一种普遍绝对的怀疑论。
神学的兴盛压制这种怀疑论,直到传统宇宙观的崩溃。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寻找一个确定无疑的支撑点——有一个东西在思考着,怀疑着。这就是人的精神,或灵魂。
四,休谟的破坏
第一波攻击。
人的知觉分两种:印象和观念。印象是感官留下的烙印,是知觉的来源。观念则是印象经过心灵的加工之后,留在心灵中的摹本。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素材都来自人的感觉经验(所以我们称为彻底的经验主义)。反过来,人类心灵对复合观念和抽象观念的推演完全不需要依据经验来进行,如飞马,龙,上帝。人类的心灵能够构造出外部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笛卡尔那一系列论中显然无法成立,因为他正是曾人类的心灵出发,由内而外地推正处上帝和万物的确定性和真实性。在休谟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富有欺骗性的诡辩。
第二波攻击——否定“实体”观念。
盲人摸象。人类只能通过感觉描述苹果,真正的苹果实体什么样并不知道,在人认知能力之外。(康德物自体)
第三波攻击——因果关系批判性思考。
他完全否认人能够在经验基础上寻求确定性知识的可能性。
他认为人类知识分两类(休谟的叉子),一类是关于观念间的关系的知识(分析的知识,几何代数逻辑,心灵运行基础),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综合的知识,除前者以外所有知识)。
分析的知识是从前提中推导而来,不会带来新知识。
综合的知识是由因果关系主导。
首先不一定存在原因,随机偶然与必然性在逻辑上是等价的。第二,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是通过经验习惯性联想归纳得出,并无必然性。如黑天鹅,公鸡与日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