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博士说“教育无论对人的幸福还是社会的进步,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一个教育学者的使命和担当。”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因为有对于教育的使命和担当,一直努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践行中。
今年我执教三年级语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在思考,我们进行大单元备课,它的大到底在哪里?
1.大单元备课的大,首先在于它的框架思维。我们在备课上不仅仅是指向于知识,应指向于素养。素养体现在为未来在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可见素养是综合的,不仅涉及真,也涉及善和美。反映出来的是有思辨能力的思维,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例如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抓住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对于学生,什么可以称之为新鲜感?可以是陌生的词语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可以是描写事物感到新鲜的词语如大青树、绒球花、凤尾竹、粉墙;可以是“从…从…从…”“向…向…向…”等句式感到新鲜,也可以是其他的学生自己感觉不一样的词句。这个环节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多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由于学生阅读基础不一样,生活经验不同,学生对于词句理解不一样,感知不一样,就会有对不同的词句的新鲜感,只要对于所选词句叙述有理,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了这样的大框架支撑,我们就不会纠结学生找的词句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同时我们也让学生在学习词句时进行思考:我选这个词句,选它们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进行应用。学而思,学而用。
2.大单元备课的大在于目标统领单元。大单元的大在于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单元设计总体遵循迭代的逻辑关系,单元与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嵌套式单元链结构模式,因此,单元设计需要同时具前瞻性和开阔性的视野。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从目标出发,统揽全局。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围绕“学校生活”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要求能在课文中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本单元对语文要素进行了系统性的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3.大单元备课的大,在于它的螺旋式递增过程。大单元的备课还要关注到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还可以突破学段的限制,因此常常不同学段会循环学习同一主题、同一文体等。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个单元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五单元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第六单元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第七单元感受语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第八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落实三年级语文要素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分层递进。就是同一单元,也是由浅入深,由学到用,逐步达到目标。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要求说一说学校的场景,在《花的学校》要求写一写一处场景,到了语文园地就是实践应用所学。
4.大单元备课的大在于学科之间的跨越与融合。我们教育的学生不是单一的生活,生活是多元,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多种元素的融入贯通。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中,涉及到多民族团结时,可以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视频,有音乐元素,有对多民族服饰的图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这是一所边疆的多民族学校,是一所祥和欢乐的学校。当然,如果仅仅把语文课里穿插了一首视频资料丰富的歌曲就理解是跨学科,那是狭隘了,所谓的学科之间的融合,是从育人这个立足点出发,不单一聚焦一个学科知识的传播,而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现在发展为教育的入口,去提高他们的素养。
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不是口号,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上,是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一笔一划,是每一节课四十分钟一分一秒的习得。我的教育观点:大事小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