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就忘?你忽视了复述的重要性

作者: 燕冬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08:37 被阅读56次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曾对读者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不要对该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就束之高阁;其二,要把自己当成老师,不仅要吸收,还能做到复述。

当你遇到一本值得精读的书时,就该听从他的建议,最好在读之前,假设自己有一个重要任务:比如说,在48小时后,你准备把书中要点讲给别人听。

那么,48小时后,你能做到侃侃而谈吗?

1

对于读过就忘的人,这个任务难以达成。

究其原因,在于心态。

一些人读书,漫无目的。不知道要从书中得到什么,于是得到的就很少,或者干脆什么也得不到。别人问起,啧啧叹道,这书真好。至于好在哪里?哑口无言。

通过观察,这类人占了绝大多数。

只有少数人,在读过之后,马上就可以讲出来:书中要点是什么,学到了什么道理,掌握了什么知识。

同样是读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有人会把责任归咎于脑袋不好使,记不住;有人把责任归咎于书太难懂。总之,把责任推出去。

实际上,责任全在自身;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古人曾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为什么借来的书,才能读呢?

这是因为古代知识很宝贵,但凡好书,都会被珍藏起来,不肯轻易示人。

不像今天,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一本书。古人想借到一本书,肯定要经历一番苦求,不但要保证书籍完好无损,还要确定一个期限。

借书成本如此之高,读书时自然会格外重视。如果读过没有所得,不用书主人训斥,借书人定会无地自容。

如何才能有好心态?至少做到这三点。

(1)预设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2)给自己一个任务:复述。

(3)设定一个期限:多久内读完。

有的人会说,这不难啊。

说这话的人,大都是没尝试过的。

2

既然分析出了原因,又有了几个方法,就开始读书吧。

打开书本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找一个接触不到手机、电视、电脑等干扰因素的环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好逸恶劳,乃人之天性,别给自己娱乐的机会。

请确认一下:

你的手边只有书,外加笔、纸,一杯水。(有人习惯用电脑,可以的,建议仅用来记录,别用来上网,会分心。)

......

前文简单提了如何调整心态,在此处,就具体来讲一下:

我们拿工具书举例子。

(1)如何预设问题?

书的题目就是问题!

通过解析一本书的名字,就可以大致理解作者想说什么。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功法则》、《故事策略》、《影响力》……单从书名,你就能有所察觉。

什么是高效能?七个习惯是什么?成功法则都有什么?故事有什么策略?什么是影响力?

脑海里一旦有这些问题,你就抓住了关键!

那么,读完书,就该回答一下。

(2)如何复述?

每本书都有序言与目录,这是读书的参考,一张阅读地图。只需按照作者的指引,你就能找到一个顺序来读。

这个顺序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逻辑顺序,代表作者的写作思路。

这里好心提醒,某些编注的心灵鸡汤书,不在此类。

在读过一个部分后,要马上尝试复述。记忆犹新之际,确定哪些内容留在了脑海?

千万别等啊,等你吃过饭,睡了觉,玩了一会手机,能记住的就不多了。

读完就复述,说出来,或写下来。用自己的话,作者说的属于作者,不属于你。

举一个我的例子:

昨天,我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部分,尝试复述。结果,我在纸上只留下了可怜的几行字,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的话。

好了,问题出现了!我根本没理解。

怎么办?重新读,直到产生自己的理解。

(3)设定一个期限,你准备多久把书看完。

一年?一个月?一天?还是一小时?

你有这个权利。

一生读一本《论语》,也是可以的。

但是,考虑到时代不同了,人还要多读书,涉猎广泛,多到别人的世界里看看。

那么,建议你设定一个短些的期限。

比如,某人刚买了一本工具类书,200多页,该用多少时间?(抱歉,假设这个人患有购书不读症、一看就困症。)

那么,需要多久读完?

我个人建议:一周。

第一步,读完序言、浏览目录,预设问题。

然后,复述!

第二步,浏览全书。

就是快点翻看,遇到感兴趣或重要的地方,停一下,可做标记。

然后,复述!

第三步,从头到尾看全书。

做一次完整的总结: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具体方案?

第四步,找一个人,口头叙述你都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讲不出来,就要向对方道歉,或者请人家吃饭等等。

对方心里肯定会想,净浪费时间!!!

你觉得难为情吗?那么,读书时干什么去了!?

第五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复习,复习,再复习。

3

书读完了,你解放了!

接下来要干什么?

建议:

(1)写一篇读书笔记,存档。以后重读。

(2)如果你是写作者,可把书中素材摘录出来,存放,以后用。

(3)写文章时,多联系读过的书,使用书中知识,运用,运用,再运用。

(4)谨慎发朋友圈!(如果不是同道中人,你别自找麻烦。否则就呵呵了。)

书先读薄,再读厚。

坚持久了,你会成为一个功力深厚重的人!


本文灵感,源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两点建议,和以往学到课程、平日心得。

本文亦是复述。

相关文章

  • 读过就忘?你忽视了复述的重要性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曾对读者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不要对该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就束之高阁;其二...

  • 一周写作心得

    不会复述 复述你看过的电影,复述你今天读过的书,复述你今晚吃的晚饭,复述你早起跑步的经历。 发现好难,不知道什么原...

  • 读书读过就忘

    天气暖了,花开了。窗外桃树的枝叉上,拱出花苞了。 基本上复工了,大街上也出现了一些人,还有小孩子,热闹起来,觉得更...

  • 书读过就忘?因为你方法不对。

    上周小伙伴在我对某个问题“引经据典”的时候,冷不丁来了句“我真佩服你,能记住这些东西”。这句夸奖着实让我觉得不好意...

  • 读过就忘?试试这个办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理解其中意思了。但现在再用这句话去指导读书,有时就难免偏...

  • 复述的重要性

    问题 参加工作以来,逐渐发现自己身上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即“拖延+一根筋”似的工作方式。 接到任何一项任务时,只会用...

  • 选择合适的读书笔记方法

    以前读书很少做笔记,所以多数都是读过就忘,后来看大家的分享,才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但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种,也...

  • 书读过就忘?可能你还不懂这些……

    最近,年轻人中很流行写手账。这种来自日本的记录文化,不仅仅只是计划安排等日程的记录,心理感受或者各种攻略技能甚至涂...

  • 【读书】如何破解「读过就忘」的现象?

    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效率是极低的。 原因是,我们阅读的过程,是「视觉识别文字-进入工作记忆(WM)-对文字进行理...

  • 书读过就忘怎么办?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黄蓉的母亲冯蘅只看了一遍《九阴真经》就可以将它默写下来给自己丈夫。这种过目不忘的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过就忘?你忽视了复述的重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if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