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寒的电影心理学
简评:
韩寒,以作家的身份出道,凭借优质的文学作品《三重门》等,再加上他的叛逆与退学,以及独立自主的思考,实力积累了自己的财富和名气。因为爱赛车,他专门投入去玩赛车,后来做到职业赛车手,拿过很多冠军。
作品足够优秀,做人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经过平台一触及大众,好酒从巷子里飘出来,韩寒不火才怪了,实力圈粉。
拿典型的来说,书和文章,是他最有价值的作品,不论是从开始,还是发展到的现在。从这出发,有了《独唱团》,有了“一个”,再有了电影(《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其实都是从文学创作出来的一种表达,只不过最后呈现给用户的表达形式、表达媒介的不同。看着东西不少,其实还是挺专注的,都是坚持某种信念,或者说原则,品味,追求的感觉都是一种类似的东西,一种对世界的认知。这玩意,是最有力量的,因为它才能更有效聚集起一群人,“我相信……”——让我想起了《黄金圆环》那个TED视频里讲道的“马丁路德金”,我想说它是“相信的力量”。
在4000W微博粉丝的基础上,拥有着高度类似喜好的这么一大群人的到达渠道,新作品的输出宣传,在这里中是性价比最高的。他也懂得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他们想要什么。
以上可能才是“道”,此文中所说的,相对偏“术”,不论是如何在电影拍摄制作的执行,宣传手段方案上的策划,再又或是微博上的组队效果(韩寒、亭东影业、韩塞的马达加斯加)等。也许可以这么说,“我”在自己非常熟悉的领域,创作着“我”的作品,从已经积累起的一大批粉丝出发,既是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满足他们的喜好,又是从他们去获得更大的作品关注,获得更多商业化机会。有好作品,有大量粉丝(有韩寒这个“魅力人格体”),一切就显得那么的自然。
赛车,再怎么说,相对小众,或者说,远不及文学故事创作这个领域的产生的影响力大,但是,他就是热爱,那么,做就好了,开心就好,享受就好。
简评:
为什么是“三只松鼠”?这篇文章肯定是有效答案之一。其中的3大因素非常值得一看:时机、战略、管理,这些都算比较全的了。特别是“时机”,从“领域行业竞争现状(竞争玩家、渠道)”和“消费人群特征改变”这2个层面去寻找出突破口,市场机会点。
简评:
关注“概念(热词)”的出现,也是一种趋势的把握,顺为、借势。
简评:
当年作为单纯的用户,它们对于我是一种“买来的商品”的存在,它就是这样的,它很“高科技”。当年的小霸王学习机,可没少用来打游戏。现在,除了回味当初的感觉,更会以产品的眼光来看待,做拆解,那个时代的产品是如何做的?
简评:
这里的关键词是“仪式感”,前两天还看到一篇文章是讲的“公众号运营中的‘仪式感’设计”。
说起仪式感,人们最常喜欢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有时候仪式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竟也是一种强大而积极的暗示。
过年,除了那些细节的组成所对应的仪式的消失,过年本身的继续才是核心的价值存在,因为它是一种新的开始。人,好的会知道新的一年要继续努力,不会是永远可以好;不好的会感受新的希望再拼搏,而不会是就那样完了。
ps.今天去看了《大闹天竺》,感觉一般……
by 鲤洋
2017.01.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