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保险经纪人 罗湘洲 2018/6/27于苏州
本文是笔者每日学习【陈志武教授金融课】的笔记整理,分享给有缘的你,助你在财富自由路上一臂之力:富裕一生、富足退休、富贵传承。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美国Value Engine 公司创办人、美国Zebra对冲基金公司三大股东之一及首席投资经理。
罗湘洲,自媒体名“姑苏老三”,执业保险经纪人,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多所高校演讲嘉宾和校外导师。因曾亲身经历投资陷阱遭遇重创,也见证多位朋友因投资理财不当丢失前半生财富,发愿下半生集中精力研究学习正统理财,通过专业帮助更多的家庭做好风险管理,守住财富、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资产传承和保全。
————————————————————————

一、课程原文
今天我们接着讲借贷这个话题。不管从日常谈话,还是从教科书中,你可能有两个印象很深:一个是金融就是给富人服务,对富人才重要!一个是在借贷市场上都是富人借给穷人,富人剥削穷人。因此,金融就成了富人剥削穷人的工具。
这两个印象符合事实吗?这些观念站得住脚吗?当然,今后你会了解到,如果金融受到太多行政管制、被抑制得过分了,金融可能真的会成为富人俱乐部,老百姓连沾边也别想。比如,直到最近二十几年以前,中国老百姓原来除了往银行存钱之外,得不到任何其它金融服务,情况就是那样的。
今天,我们就讲借贷市场,从这个行业中你会学到,如果民间金融的空间足够大、足够顺当,金融对普通老百姓其实更重要,金融完全可以普惠。尤其是,你会看到,那些关于借贷市场历来就是富人借给穷人、剥削穷人的印象,其实跟实际不符。
【湖北王垸村的故事】
我们就以很普通的湖北省王垸村为例。王垸村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地处洪湖岸边,家家户户都有水产养殖,但像多数村庄一样,这里有机会创业致富、增加就业,可是缺少资金,每年资金缺口约 500 万。而另一方面,虽然本地人钱不多,但从老年到青年人,很多人有投资需要,尤其是老农民,他们不仅承受一般意义上的“三农”之苦,而且还因子女数量少、子女外出打工多等因素,面对极不确定的养老挑战。对他们来说,互助性金融机构不仅最合适,而且最需要。
那么,是否有这样的互助性金融机构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创业致富呢?
据《南风窗》报道,2006年3月的时候,李昌平跟村委会成立了“王垸村老年人协会”,这个协会实际上是以放贷为主的老年人互助基金。当年,86 人入股,股金总额 27万元。年底分红,每位老人拿到 280 元。至 2010 年底,协会股金总额 104万元,有219位老年人参股。
王垸村养老基金会,吸纳同村老人股金,向村民发放贷款,利息用于分红。2009 和 2010 年,每位入股老人分别得到分红 650 元和 500 元。对城市人,几百元分红可能无足轻重,但对这些老农却是另一回事。
就以村委会 75 岁的守门老人为例,她独居村委会提供的宿舍,2010 年收入是低保金 600元,加村委会工资2000元,一共2600元,所以,基金会分红的500元,对她很重要。另外,在老年会员生日和去世之时,基金会会拿出几十元慰问金。
在这个故事里,你看到,放贷的实际就是这个基金背后的股东,也就是村里普通的老年人,而得到贷款的是村里需要资金经营水产养殖的年轻人,也是普通农民。都是普通人跟普通人之间的交易,而不是什么富人借给穷人。
养老基金会的好处有很多:一是资金投放本地,增加年轻农民的就业,二是有利于社会和谐,让年轻农民不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能跟父辈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三是通过 老年人股东每年的分红收入,缓和养老问题,四是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政府给农民补贴,是不错,但更重要的是还给农民金融权利。
可是,像这样对个人、社会和政府是多赢的养老基金会,在2007年和2011年两次被勒令取缔,理由是该基金会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在银监体系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存在区域、股东资格、资金门槛等诸多限制。这些限制是如此严格,以至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到2010年末,全国数万个乡镇中,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才395家,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 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只好通过工商渠道注册,获得“准身份”,打“擦边球”。监管部门一不高兴,这些自发金融机构随时可被定性为“非法集资”。
对于监管部门的这些取缔命令,67岁的王垸村养老基金会理事长说,“一不犯法,二不贪污,村民也满意,为什么就不能办了呢?”在养老基金会召开会员大会讨论时,90%的老人支持“继续办”!
王垸村是否为特例呢?并非如此。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几年前去内蒙古武川县农村调研,了解到,在那里也是普通老百姓相互融通资金,而不是富人放贷给穷人。但在民间金融被压制的情况下,许多人特别是退休老人没法扩大养鸡业务,去自己给自己养老。
既然民间金融好处这么明显,为什么会受到怀疑甚至禁止呢?
说到底还是由于对私人经营放贷的不信任,没有走出剥削论的思维。当然,也有许多人说是怕民间金融带来金融危机风险。比如,上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基金会坏账近3000万元,有的说亏损数亿元,最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填补了窟窿,接下来就打压农村金融。即使农村金融有几十亿呆坏账,也远比四大国有银行在2005年之前产生的3万亿呆坏账小几个数量级,更何况农村金融服务了8亿农村人口、改善了他们的民生。为什么没有因3万亿元呆坏账而取缔四大国有银行,却因最多几亿元呆坏账而禁止农村金融呢?
清朝借贷中是谁借给谁?
你可能会说,上面讲到的是现在农村的情况,而过去民间借贷中更是富人剥削穷人的。那时候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在我跟彭凯翔、林展从清朝刑课题本收集的近5000借贷案例中,在18、19世纪的农村借贷关系中,68%的借方为雇农、23%为佃农,而贷方中63%为雇农、14%为佃农、12%为自耕农,所以,放贷人中地主富农只占11%,而63%的放贷人为雇农!所以,如果我们认为放贷人是剥削者,那么多数时候剥削者是雇农了。
为什么在传统农村借贷中大多数时候是雇农借给雇农,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地主借给雇农、佃农呢?
其实道理蛮简单,因为就像今天,马化腾有2000亿财富、王健林有1000多亿,但是他们的财富都在股票和其它资产之中,这些财富是基本不能动,也不容易变现的,所以,如果你找他们借钱,他们可能真的手头现金不多。
当年的地主和富农也一样,他们富有,但财富都在田地、房屋和不动产上面,而相对而言,正因为雇农、佃农没有财富,没有田地房产,所以,他们仅有的财富可能是现金,因此,普通人找他们借钱,可能反而有钱可借。另外,普通人借钱金额小,富人未必有兴趣做这种小额贷款。
这就造成了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在普通人需要借钱时,更可能是普通人借给普通人,而不会是富人借给穷人,富人可能对大额的商业放贷更感兴趣。
所以,为了推动普惠金融、改善老百姓福利,我们需要从根本观念上梳理清楚,消除一些误解。金融完全可以普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放开民间金融,允许并保护私营银行和各类私营金融机构。金融能否普惠其实就是一念之差的事情。
【今日要点】
1. 民间金融是最直接的普惠金融,既可以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又解决养老、三农问题,也能减少老百姓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必要性。
2. 只要能放开民间金融、保护民间借贷权利,金融不会是富人俱乐部。不管在当今的民间,还是在古代,民间借贷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普通人借给普通人,而不是富人借给穷人。金融不是富人专用的剥削工具,而是普通人达到互助、进行跨期交换的工具。
二、课后加餐
大数据信用评估——技术让金融更高效
在借贷市场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障贷款人放出去的钱能够收得回来,而不会打水漂。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贷款人宁愿把钱放在金库里,而不会让资金流通、生利、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的活力。为了衡量受评对象信贷违约风险的大小,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业的评级机构,如著名的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
在金融市场上,人们如何鉴别出优质借款人与欠钱不还的“老赖”而开发出无数的模型。时下热门的大数据也自然被应用于信用评估之中。各类金融产品不仅应用收入、工作等信息,也可能将诸如“是否在深夜刷网页”、“在电商买了什么样的东西”等数据纳入考量。
在大数据时代,原有的社会科学理论被解构重造,个人信用可以被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来。这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在没有高质量的信用评估结果时,由于贷款人面对的风险较大,他们需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即利息)以抵消风险。同时,为了降低在借款人违约时所受到的损失,金融机构将会要求一定的抵押品以冲抵风险。而有了精准快速的信用评估手段之后,一些不愿支付高额利息、或拿不出价值太高的抵押品的人群也能获得贷款。
不难发现,这种信贷创新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尤为有利。比如大学生在未来的预期收入较高,具有相对良好的还款能力,但目前难以支付借款的抵押品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估拉低了借贷门槛,使这些人能够更为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储蓄消费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在宏观层面,大数据信用评估是让消费信贷这一领域的活力大大提高,释放了我国的消费潜力,对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三、思考题
最近这些年,经常出现关闭、禁止民间金融的举措。你要知道,由于国有金融一般都规模比较大,它们没有兴趣为老百姓提供小额的金融支持,因为这些小额金融服务时间长,即使做好了,给大型金融的收益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只有民间金融机构才可以跟普通大众的金融需求相匹配。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这些年还要禁止民间金融呢?把民间金融打入地下后,会有哪些后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