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大姑活得不容易,许多人生的苦难,巧大姑都经历了。
巧大姑五十多岁了,是我儿时的大姐,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偶与巧大姑聊天,巧大姑却半字不提自己过的如何不容易,说话总是平柔而缓慢,从容地聊着家长里短,她不象许多人如祥林嫂那样,逢人便痛诉自己的惨淡人生。
巧大姑出嫁没几年,老公就死了,巧大姑的娘后来逢人便说:早晓得就该去访访的,哪个晓得他有这绝病,害死我闺娘了。
巧大姑那时虽然有一个小儿子,但巧大姑还年轻,还能再嫁人,谁知道巧大姑不肯再嫁,听说是怕委屈了小儿子。
从此巧大姑的人生便辛苦起来。
巧大姑又要种地又要张罗家务活,农闲时还跟着瓦匠做零工,听说夏天还挖蚯蚓用钩到稻田里钓黄鳝,男人不屑于干的活,巧大姑都干了。
又过了好些年,不知是承受不了生活的重担还是太孤单寂寞的缘故,巧大姑终于找了个男人,男人是个瓦工,长得精瘦,倒插门到巧大姑家,与巧大姑一起支撑着这个苦难的家庭。
慢慢的,儿子长大了,巧大姑七拼八凑为儿子在小城里买了个房子,也许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少关爱或者是管教,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受物质因素压抑太久,总想超负荷的炫耀一下,巧大姑的儿子那几年莫名的欠了许多外债,追债人追到巧大姑家,巧大姑哪有钱呀,巧大姑一下子瘫在地上,积蓄了多年的苦难泪水终于喷薄而出。
巧大姑的儿子逃离家门,外出躲债了,这一躲就是好几年。
几年后,儿子回来了,依然孤孤单单,依然身无分文。我们总说时间很快,其实时间一直都在,变的是我们的心思与容颜。
儿子33岁了,依然一无所有。巧大姑谈起儿子时,总是平淡从容,从来不遣责儿子的对错,总说儿子从小没爹,活得也不舒心,可却掩饰不了她心里的无奈与焦急。
巧大姑经历了许多的人生苦难,可她总是默默承受,她从不对人诉苦,也许她知道,有些事说了就是别人眼中的笑话,谁也不可能撑起她的天空。
生活中总难免有一时的错,而错舵了人生的方向盘;总有一些路,在仓促间莽撞地选择错了;总有一些幸福,在与你握手时而擦肩。
得意时看淡,失意时看开,想想巧大姑,许多人其实每天都是在幸福地张牙舞爪着还总在浅薄地说着自己不容易。
2018,5,21中午12:50分初夏于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