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盼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今天立秋啦!
今日21时31分我国人民喜提立秋节气!
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万物已经开始悄悄有了阴阳的轮变
立秋三侯
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风俗
一.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二.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三.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养生
如果你以为立秋
天气就凉快了
那只能说你太天真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并非入秋。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它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并不会马上凉爽起来。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8月16日,“秋老虎”才将到来。
虽然立秋之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饮食、皮肤湿疹等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在立秋之后,利用一些食物的除湿特性,祛除夏季留在体内的湿邪,是早秋养生的重点。
今天就给大家分类列举除湿的好食物
利水祛湿类 / 绿豆、赤小豆、冬瓜、黄瓜等
绿豆除了利尿作用外,还可清热解毒。最简单的食用方法是熬制成绿豆汤,不要去皮,不要加糖,不要冰镇,温凉即可,每天连汤带豆随意食用1~2次。脾胃虚弱的适当减少食用量。
赤小豆可消肿解毒,它的利水祛湿作用比绿豆强。可熬粥或做蒸制面食的馅料,口感很好。一般每周随意食用2~3次即可。
冬瓜是消脂利尿的好东西,非常适合夏秋季食用。一般切块或片,做成清汤或冬瓜虾仁汤,不加盐或少加盐,以淡为宜,效果更好,可以很好祛除体内湿气,长期食用,效果更好。
黄瓜和西瓜作为最简单易用的利湿果蔬,可随意生食。西瓜,糖尿病人不可多食。黄瓜性味寒凉,脾有虚寒者少食。
健脾祛湿类 / 薏米、山药、燕麦、小米等
薏米健脾益气,兼有化湿效果,是三伏期间应该常用的食物。用薏米和糙米熬制“二米粥”作主食食用,但经常便秘的人应减少食用次数。
山药人类最早食用的植物,也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主要作用是补益健脾。山药吃法多达上百种,最简单易行的是山药汤或素炒山药。通过健脾,达到祛湿作用。也可以与其它清热祛湿食物混合制成美味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粥等。
燕麦祛湿排毒,润肠通便。做成粥,常食用,持之以恒,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特别是除湿效果。煮粥时,多熬些时间,更容消化吸收。
红薯易得易贮,四季皆可寻。《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益气、健脾、强肾阴的功效。夏秋之日,可以日常食用红薯,达到通过健脾而利湿的效果。食用方法简便,可蒸食,也可切块与糙米共煮成红薯粥。糖尿病人少食即可。
小米不仅可以清热排毒,还可以润肠利尿,常常食用小米粥可以起到祛湿作用。以前北方女子产后最好的补品就是小米。
喜马拉红豆薏仁青稞粉除红豆、薏仁、山药等具有祛湿效果的原材料外,其中青稞和藏豌豆都有益中气、除湿发汗的效用,是初秋祛湿邪的必备佳品,男女老少皆宜。
祛湿药草茶 / 竹叶茶、干姜茶等
一些淡苦芳香植物茶可以巩固祛湿效果。它们的消暑祛湿效果比较温和,适合大多数人饮用。一般来说,人们都不单用其中某一种植物泡茶,而是混泡,这样可以综合它们各自的特点,起到兼顾的效果。
竹叶茶由竹叶、荷叶、白茅根等量,沸水浸泡而成。竹叶甘、淡寒,荷叶略微苦、咸,白茅根清热利尿,没有怪味,淡苦清爽,消暑利湿,还有祛痰止血等效果。
注意,体虚有寒之人不宜常饮。
姜茶 由老姜、乌梅、绿茶叶组成,混合后以沸水浸泡,辅以少量红糖制成。此茶生津止渴,消暑利湿。伏天常饮,效果自生。
再掐指一算
今年的三伏天
我们才过了一半!
酷热难耐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除湿邪是极为明智的!
大家还要注意防暑降温
好了,不说了,我去啃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