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72篇《颂   我将》

《诗经》学习第272篇《颂   我将》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4-20 09:26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72篇《颂  我将》

    原文阅读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译文参考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帝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字词注释

    (1)我:周武王自称。将:捧。

    (2)享:献祭品。

    (3)右:通“佑”,保佑。

    (4)仪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制度。

    (5)靖:平定,治理。

    (6)伊:语助词。嘏(gǔ):福。一说通“假”,伟大。

    (7)既:尽。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飨(xiǎng):享用祭品。

    (8)夙夜:早晚,指勤政。

    (9)于时:于是。

    诗歌赏析

       《周颂·我将》诗始言奉献牺牲于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据《乐记》,《大武》一成象征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诗的首三句说的就是这事。次言继承文王之遗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统一并安定天下。文王时代,伐犬戎,伐密须,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殁后,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业,伐纣克商,追思文王创业之功,深觉当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种种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说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

          对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这就是此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帝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诗篇的年代从总体风格看,绝不似周初《大武》三篇,而与《烈文》等相近。其三个小句子组成一个意群的句法,也多见于中期篇章。最能说明诗篇时代的是“仪式刑文王之典”这一句。“仪式刑”一词颇累赘,或许此句原本只作“仪刑文王之典”,“式”字为衍文,是解释“仪”的含义的字误入正文。“仪刑”之“刑”即“型”。考诸金文,西周中期始见这个字,与“怀”或者“仪”等组成一个词语,表示取法前人的意思。

          诗篇连续出现“我”,与《大武》第二成之诗篇《赉》之“我求懿德”、“我徂维求定”之“我”一致,与《敬之》篇“示我显德行”之“我”,《雍》篇“绥我眉寿”之“我”一致,表达的都是周王的口吻。毫无疑问,“我”在此诗中是献祭文王者,就是《礼记·祭义》所谓“祭之日,君牵牲”的“君”,亦即周王。

            诗是表周王在将羊牛献给文王,并祈求文王保佑。那为什么诗篇还要提到“维天其右(佑)之”呢?那是因为“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王之灵在上天,就是说,文王之灵是周人族群在上界的代表。诗篇是祭祀文王的献歌,还可以从传统的说法获得支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二十四引《鲁诗》之说谓:“祀文王于明堂之所歌也。”又引《汉书·郊祀志》:“天子曰明堂辟雍。”“明堂”不是别的,就是辟雍的“灵台”,它与宗庙之祭一个大的不同,是它属于“郊祀”的范畴,是祭天加上祭先王,准确地说是以先王配祭上天。“维天其右之”实际明确地告诉我们,此诗的祭祀文王,就在那新建的辟雍明堂。这与《灵台》的“於论鼓钟”正相呼应。

    《我将》学习的反思探讨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与《大武》有关的诗为《武》、《酌》,又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数语,提及《大武》中诗有《武》、《赉》、《桓》。这样,六篇就确定了四篇。

            王国维又根据《周颂》末四篇的排列顺序,认为《般》诗为其中一篇。又据《礼记·祭统》“舞莫重于《武宿夜》”一语,推断还有一篇诗,其中有“宿夜”一词,“宿夜”即“夙夜”,他认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当为《大武》之第一篇歌诗,以下依次为《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第一篇当为《我将》(详见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并重新排列了后四成歌诗的次序。于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

            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

            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

          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参考资料

    《〈诗经〉的创制历程》,李山,中华书局,2022年7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72篇《颂   我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sr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