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庄13咖啡馆
文艺评论:当天体在舞台上运行

文艺评论:当天体在舞台上运行

作者: Calvin张家渝 | 来源:发表于2014-05-11 07:33 被阅读13114次

 

当天体在舞台上运行

◎张玉洪

  《Tragédie 》(悲剧)是在英国的首演(5月8日-5月10日),Olivier Dubois号称全球前列的青年编舞家,英国的《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看过演出后,一致性地给出了两颗星的低评价。

 

如果九男九女全裸地在北京798尤伦斯外整齐或零乱地走动,不说一字,你会说这是行为艺术;而当九男九女在伦敦的舞蹈演出重镇——Sadler’s Wells舞台行走,一两千人观看,当然你就会说是“行动艺术”。而这“行动”,就是舞蹈。

是的,我说是的5月10日晚上法国Olivier Dubois Company的舞蹈《Tragédie 》(悲剧)。在一个名叫Olivier Dubois的年轻人(1972生)编导下,九男九女全裸登台,直到谢幕时穿上象征文明的衣服。一个半小时里,他们演绎了人类从孤独、交会、狂欢的发展历程。贯穿全场的音乐是不变的鼓点声,后期加入一些混音。

从戏码的角度看,似乎演进得有层次感,可是在开场的半小时,你只能听到单一的鼓点声里,舞者的行走:在分行的舞台上,他们如同走秀的模特,只不过先是单个舞者走秀,然后是多个舞者的联合走秀,但这都是机械式的行走艺术:舞者们像是平行线,永远无法交集。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了呈现人类的孤独感。我可以部分认同,只是,这个前戏显得太过漫长,很难让人不出戏。

比如,我就想到了Johnny Walker威士忌的2010年的一则广告《行走世界的男人》,一个镜头到底,长六分钟,主角就是行走的一帅哥,不过,广告内容艺术性地植入到他的路上了。

所以行走没有问题(人类最早的舞蹈或许就是不同方式行走),长度却有讲究,方式也得细思量。遗憾的是,在《Tragédie 》(悲剧)开场的半小时,单调、乏味是有的,艺术性也被极大的削弱。最不可争议的是,灯光虽有些小变化,并没有增加多少艺术分。

好在“行走”不是Olivier Dubois的唯一武器,其后舞者开始有交集,音乐在呈现丰富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交往的一些样态,当然有最极致的欢愉。一个场景是18人滚成一团,充分体现了Amuse to death(娱乐至死),当光线变暗,微弱的灯光打在人团上,确有呼应“悲剧”主题之效。另一场景则演绎了人类繁衍的秘密:性爱,男人的阳刚,女人的阴柔,通过整齐划一的身体动作得以呈现。

不过,在交会、狂欢之后,舞者又重回“行者”的角色,似是一种呼应。一出舞蹈,或许创下了所有舞蹈中舞者行走里程之最:舞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片的汗渍。可真要细究下来,整场演出,舞者在走着,走了多少冤枉路,他们或许会有反思,但不明了;我甚至认为,编导有时也没想得太清楚:行走,是为什么?不走,又会怎样?

这就难怪,虽然这是《Tragédie 》(悲剧)是在英国的首演(5月8日-5月10日),Olivier Dubois号称全球前列的青年编舞家,英国的《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看过演出后,一致性地给出了两颗星的低评价。

但我还是要说,就冲编舞家想出天体舞蹈的这一样式,我们首先就应对他竖大拇指,而不是中指。舞蹈本就是身体的艺术,天体舞蹈不过是至简存真的一种努力。为了呈现真实,我们看到,编导选择的舞者肤色多样,而一女舞者明显过胖。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正如贾平凹曾说过的大实话:女人嘛,关了灯都一样。对舞者来说,全裸站在舞台上,灯光刺目,其实与台下我们构造都一样,不同的,不过是体积而已,有什么可称奇的。

但有关系的是,当舞者走上舞台,我们不会关注他(她)是不是穿了衣服,而是他(她)的身体在空中展现的曲线是否有故事,是否动人?舞者之间是否产生了化学反应?

就《Tragédie 》(悲剧)来说,很像法国人拍的情色艺术片,偏执得不近情理,不合逻辑。虽然天体在舞蹈上运行,且用了不少苦力,可舞蹈的艺术品质还真不是走出来的,而是编导精心设计出来的。而就“悲剧”主题来说,开掘亦不够。

好在,如果某国的CCTV知道了天下有这样的演出居然能公演,那大卫先生的全身总可以广播天下了。

        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 0:23 伦敦哈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艺评论:当天体在舞台上运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w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