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
张自豪
109个笔记
PART 2 杠杆 撬动人生的杠杆
>> PART 2杠杆撬动人生的杠杆
>> 第4节时间杠杆Time lever
时间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稀缺资源,因为稀缺,所以需要高效利用和分配。
>> 什么是时间管理?
>> 时间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稀缺资源,因为稀缺,所以需要高效利用和分配。
>> 列出计划
>> 首先,规定出一个时间段,最好不要低于一周,列出所有的任务,并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其次,为任务确定优先级,列出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务量,并严格执行。
>> 防止干扰
>> 我比较建议大家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简单、易行、高效。
>> 第一,直接拒绝。室友邀请你打游戏时,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正在做什么,说明自己完成任务后才有时间。
>> 第二,自我隔离。我们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选择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等完成目标后,再处理其他事情,比如回信息、取快递等等
>> 管理别人的时间
>> 精力管理
>> 精力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和体力,它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
>> (1)用好自己的生物钟
>> (2)保证基本的运动量
>> (3)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 如果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让氨基酸刺激食欲素的分泌,就能保持清醒。
>> 什么是时间杠杆?
>> 在正确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产生的效果可能比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好几十倍。
>> 如何获得时间杠杆?
想要获得时间杠杆,就要在重要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再次强调这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第二,在重要的时间点发力。
>> 分析我拿到那份全职工作的关键原因,一是做贡献价值的事情,二是让工作成果被看到。
>> 我们只完成其中的20%——输出内容,剩下的80%排版——让PPT达到精美的程度,就可以交给专业的PPT制作团队去做。
>> 第一,“Answer First”,凡事一定要先有一个假设性答案,之后围绕这个假设去论证。
>> 第二,“Result Driven”,以终为始,以结果为导向。
>> 小节提炼
01
时间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稀缺资源,因为稀缺,所以需要高效利用和分配。
02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高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
03
时间管理方法:
1.列出计划
2.解决执行时遇到的各种干扰
3.学会求助和授权
04
“四象限”法是目前最常见的时间管理工具。
05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集中精力完成一个任务。当番茄时钟响起,可以休息一会儿,再开启下一个番茄钟。
06
奇迹提问法: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假设奇迹发生—我们的目标实现了。由于假设任务已经完成,你会很理性地看到这一切应该怎么做才会发生。这时,你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会小很多。
07
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第一,直接拒绝;第二,自我隔离。
08
学会授权,学会将事情委托给可以将它办好的人。
09
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伙伴,只有精力充沛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要做到:
(1)用好自己的生物钟
(2)保证基本的运动量
(3)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10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如果能在时间分配上利用好“时间杠杆”,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11
睡眠、社交、学习,三者不可兼得—这个“不可能三角”是可以打破的。
12
时间杠杆的效用—最大化地利用时间。
>> 13
关键的20%任务可能发挥超过80%的价值,当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每个项目中最重要的20%的任务,然后高度浓缩自己的精力去执行,就可以获得100%的收益。
14
想要获得时间杠杆,就要在重要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再次强调这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专注于重要的事情;第二,在重要的时间点发力。
15
贝恩工作法则:
80/20
Answer First
Result Driven
16
注意不要陷入“假装努力”的陷阱。
17
从一生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几个显而易见的重要时间节点就摆在那里,须知时机一旦错过就不能从头再来。
>> 第5节社交杠杆
>> 追求“有效社交”其实就是追求社交效率最大化。
>> 什么是社交?
>> 为求愉悦的(friendship of pleasure),
为得裨益的(friendship of usefulness),
以及真正的友谊(friendship of virtue)。
>> 第一类,纯粹因相处愉悦而成为朋友,不涉及任何利益。
>> 第二类,利益相关的朋友。
>> 第三类,至高无上的纯真的友谊。
>> 社交的另一种分类
>> 向上社交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向现阶段能碰触的目标学习;第二,时刻保持分寸感。
>> 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已经得到的,同时担心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从而陷入自我质疑的旋涡,这就是焦虑的来源。
>>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需要三种社交的组合:向上社交让人思考,提供动力;同辈社交创造焦虑,需要避免;向下社交带来快乐,但要警惕沉沦。
>> 什么是社交杠杆?
>> 杠杆是经济学名词,指的是放大,在金融领域,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的加速发展,提高效率,当然,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
>> 一个人通过不断社交,寻找原本不认识的强大人脉,获得更多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更多人看见,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不同社交网络中间的纽带,继而获得资源的交叉,收获更多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 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也就是说,优质的人脉关系能帮我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拓宽做事的广度、加快进步的速度、提高成事的概率。
>>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概念是关系链。关系链是指若把每个人当作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结点,每两点之间的连线成为一个关系链。
>>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六度人脉关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 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相当于电线线路中的绝缘器。其结果是,彼此之间存在结构洞的两个关系人向网络贡献的利益是可累加的,而非重叠的。
>> 如何获得社交杠杆?
>> 成为不可或缺的“Node”
第一步,梳理社交关系,厘清重复关系和非重复关系。
>> 第二步,有意识地增加非重复关系。
>> 第三步,由非重复关系拓展人脉网络结构。
>> 第四步,打破社交圈层壁垒,提高人脉连接效率。
>>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维护有一定难度,通过群聊能更简单地达到这个目的
>> 散文家朱自清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
>> 对谈话进行预期管理
>> 全神贯注,不要开小差
>>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多线程处理任务的能力,但多线任务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影响深入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人处理的事情越多,专注度就越低,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
>> 用心聆听,才能听到弦外之音
>> 避免语言暴力
>> 出现暴力沟通的原因是什么呢?
(1)习惯性的道德批判,给对方贴标签,指责对方的行为。
>> (2)喜欢进行比较。
>> (3)回避责任,习得性无助。
>>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 (4)脾气暴躁。
>> (5)强人所难。
>> 我们可以学习一个不错的通用公式——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 拥有同理心
>>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我们可以把同理心(Empathy)理解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
>> 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 一个拥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人际关系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培养同理心对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来说非常重要。
>> 而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在分析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时得出的结论是,普通老百姓购物时更注重划不划算,他们可能说不上贫穷,但大部分仍然积蓄不多、收入不高,所以,需求的不是品质,而是物美价廉。
>> 如何提高同理心?
(1)把关注点放在对方的利益、需求上。
>> 第一类,朋友、集体、归属感;
第二类,放松、休息、快乐;
第三类,关注、理解、倾听;
第四类,学习、探索、发现;
第五类,选择、自由、自我;
第六类,被认可、信任感、安全感;
第七类,支持、尊重、爱。
>> (2)学会理解他人的痛苦。
>> 如果能学着理解他人的痛苦,我们会更容易得到他人真实情绪的反馈。
>> (3)开始练习和实践!
>> 第一个关键点是相近性。
>> 第二个关键点是相似性。
>> 第三个关键点是互惠性。
>>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合作,都需要双向奔赴、相互认同,这样关系才能长久。不能由一个人一味付出,时间久了,被照顾的人会有压力,付出多的人也会觉得不公平,导致关系产生裂痕。
>> 小节提炼
01
亚里士多德对于友谊的分类:为求愉悦的(friendship of pleasure)、为得裨益的(friendship of usefulness),以及真正的友谊(friendship of virtue)。
02
两个人相识的时间长短并非至关重要,共同经历(shared experience)的多少才是。共同经历是构建真正友谊的基础。
03
每一次社交带来的收益或者价值比上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或者精力,就是这一次社交带来的社交效率。追求“有效社交”其实就是追求社交效率最大化。
04
向上社交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向现阶段能碰触的目标学习。第二,时刻保持分寸感。
05
向上社交时选择的对象至关重要,需要对方能够为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且在现阶段可以被你消化和吸收。
06
同辈社交可以提供不同视角,但无法提供指导性意见。
07
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已经得到的,同时担心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好,从而陷入自我质疑的旋涡,这就是焦虑的来源。
08
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09
年轻人要学会选择成长潜力大的平台,获取更多的上升机会,消除零和博弈。同辈之间也不一定是竞争关系,见面就相互创造焦虑,也可以相互鼓励,彼此分享。
10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需要三种社交的组合:向上社交让人思考,提供动力;同辈社交创造焦虑,需要避免;向下社交带来快乐,但要警惕沉沦。
11
社交杠杆:一个人通过不断社交,寻找原本不认识的强大人脉,获得更多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更多人看见,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不同社交网络中间的纽带,继而获得资源的交叉,收获更多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 12
关系链:指若把每个人当作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结点,每两点之间的连线成为一个关系链。
13
六度人脉关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14
Node(人际关系节点):在一张社交网络中,往往会有一些人集聚着大量的关系链,连接着不同的小社群,这样的人被称作“Node”。
15
结构洞: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相当于电线线路中的绝缘器。
16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社交杠杆,我们应当在这些关系链、关系网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成为其中重要的“Node”。
17
要想有效避免暴力沟通,同时又能提出自己的诉求,我们可以学习一个不错的通用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18
同理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19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相近性,我们天生喜欢和相近的人接触,肢体接触会更容易拉近两个人的距离;第二个关键点是相似性,在和他人建立社交关系时,要学会寻找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拉近双方的距离;第三个关键点是互惠性,社交的本质是各取所需、双向认同。
>> 第6节跨界杠杆
>> 学会运用跨界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一个新领域,变成不能被轻易取代的人。
>> 什么是跨界?
>> 什么是跨界杠杆?
个人层面的跨界
>>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逐渐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又敢于接受挑战的人。
>> 如何获得跨界杠杆?
>> 第一,锻炼多元思维,思考要多元。第二,路径多元,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要多元。
>> (1)从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
>> (2)从规律中提炼的方法论
>> (3)从方法论中发现的基础理论
>> 对于年轻人而言,我非常建议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刻意练习自己深层思考的能力,仅仅停留在经验型、规律型的浅层思考,思维是无法被打开的。尝试着刨根问底,追寻底层的第一性原理,一定比浅层思考收获更多。
>>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
第一点,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 思维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
>> 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学科呢?我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四类(排名不分先后):
>> 第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学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可否认,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是我们认知客观世界的基础。
第二,与客观世界相对,我们也要学习了解精神世界,这就需要宗教、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第三,我们并非孤立地存在于世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群体是重要的存在,为了学习群体活动的规律,我们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辅助。
第四,交叉学科,这是在前三种学科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学科,随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迭代,它们也日渐成为基础学科,如领导力管理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我在苏世民书院就读的全球领导力专业就是横跨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
>> 第二点,学会贯通
所谓能够把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本质上是有能力看到不同的领域面对着哪些相似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相似问题时,有哪些策略可以相互借鉴。
>> 第三点,结构化思考
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只是顺着自己的直觉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而很少有意识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和哪些学科、领域相关。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凡有问题,必有结构,用“厘清问题——归类领域——寻找结构”的流程,就可以把人类积累的各种重要模型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之上了。
>> 要知道,人要记住的东西越多,越容易记不住。而提炼出架构,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 第四点,不断完善
>> 第五点,严格行事,刻意练习
>> 二、跨界杠杆需要创造多元路径
>> 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个机会
>> 第一种专注于一个方向,把某件事情做到极致。
>> 第二种是每条路都走,把多元发展走到极致,利用各种领域的杠杆,做非常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 但不能左右摇摆,两边不靠,因为那样很可能到最后哪条路都走不通。
>> 专注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个选择,创造多元路径也是一个选择,无关对错。
>> 进入大学乃至进入社会之后,对一个人的评价维度不再是简单的一维。任何一个踏入职场的人都清楚,要想发展得顺利,仅有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甚至某些特长与才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刻发挥作用。
>> 那些曾经看起来分散精力的选择,其实是在给未来埋下伏笔。所以,我们做有些事的时候,不妨多一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放松和豁达,从心出发,做好当下。
>> 小节提炼
01
跨界的本质是整合,是融合。通过自身资源的某一特性与其他表面上不相干的资源进行随机的搭配应用,可相互放大资源的价值,甚至可以融合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面世。
02
学会运用跨界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一个新领域,变成不能被轻易取代的人。
03
如何获得跨界杠杆:第一,锻炼多元思维,思考要多元。第二,路径多元,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要多元。
04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05
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思维模型的多样性。
06
多元思维指的是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运用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07
常见的思维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从规律中提炼的方法论、从方法论中发现的基础理论。
08
相比学了什么专业,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所选的学科能培养什么能力,锻炼哪些思维方式。
09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第一点,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第二点,学会贯通;第三点,结构化思考;第四点,不断完善;第五点,严格行事,刻意练习。
10
专注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个选择,创造多元路径也是一个选择,无关对错。
>> 一起画出这条漂亮的人生射线—重塑思维,锚定人生端点;了解动机,不断加速,追求一直优秀;学会延迟满足,来日方长,大可以从长计议。
请记住,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