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理论学习:耗时一个月的面试,HR如何看待?
最近看到有位网友分享了他的一次面试经历:受猎头推荐该网友参加了一个大公司的面试,虽然是异地,但却进行了多轮视频面试,而且每次面试的间隔都比较长,前后整整耗时一个月时间,期间多个层级的领导轮番上阵,面试问题也有很多雷同之处,同时还设置了方案设计的环节,最后却被告知没有互联网创新精神而落选。该网友认为这次面试槽点满满,建议大家避雷。那么对于同行的这种招聘行为,HR你如何看待?你所在的企业对接单个候选人一般周期是多长时间,你如何看待这种耗时一个月的面试呢?】
一、招聘微瑕无大咎:
面对这个案例,我的态度很明确,我认为作为我们的同行的招聘行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反观那位候选人是有很大问题的,落选不自省,还找HR的原因,这种人品性就像题目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每个公司的招聘流程尤其是高管职位的招聘流程都是根据自己公司情况来制定的,有的时候高管的招聘流程为了审慎起见,公司的大老板可能还会临时多加上对候选人的考验。
我就拿我自己经历的一次面试来举例,这题主所说的那位网友的经历并不是多么罕见的面试情况。
记得我接到邀约电话的时候,告知我对方是一家金控集团,他们要在北京找一位人力总监,知道我现在有工作,为了节省面试时间,人力资源部安排我直接跟公司总裁见面,为了照顾我的时间,初试时间选在了某周六的上午11:00,地点就是该集团所在的写字楼。
第一次面试很正常,在北京东长安街的某写字楼与公司总裁愉快的见面,公司总裁是一位五十出头的女士,我们聊得很愉快,快到12点的时候总裁盛情邀请我吃午饭,吃午饭的时候总裁问我当时的工作时间如何安排,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安排与她的第二次会面。
我跟总裁讲自己只有周末有时间,总裁说这个职位很重要,今天只是初次见面,要我做好准备,还要再谈几轮——毕竟这是一家注册资本金10亿且要拿全牌照的金控集团,关于集团如何发展,面试当天没有聊透,总裁还要跟我进一步的探讨。
于是,后面连续几周,总裁都约我在周六见面,当然不是正襟危坐的面对面的谈,有的时候是约饭、有的时候是约在星巴克,还有的时候是约在集团在北京的其他办公室,当时集团在北京有三个办公室,分别位于在东西长安街、金融街,我都去过了,在总裁的安排之下,我也跟集团的部分高管进行了融洽地交流。就这样,总裁和我之间的面试前前后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最后总裁跟我开始开诚布公地谈薪水及可以入职的时间了,我也通过前后的沟通及与集团相关高管的交流情况,下定决心从原来的金控集团离职——前雇主虽好,但是临时的工作变故导致我一个月的时间我有半个月的时间出差在外,当时孩子还小,所以不得不舍弃。
当我入职之后,我的总裁告诉我,当时我是几位候选人之一,也是经过多重考验,她与集团众高管议定我作为最终的候选人的。
于我而言,那次的面试是我经历过的最长时间的面试,当时我的心态是很淡定的,能选上当然好,如果不能选上,那就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好好总结继续努力。
反观题目中的面试安排,因为我对那家公司的组织结构不了解,但是我相信相关的面试流程是专业的,稍微的瑕疵就是面试中的重复问题,其实这个也很容易避免,就是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做简单的面试记录,把候选人的答案写在简历上,而当下一位面试官面试的时候,直接把这份写有答案的简历传下去或者是干脆面试官之间碰面——沟通一下问过了什么问题,稍微做一点改进就好。
简历上做面试记录或者是面试官相互沟通的好处有两个:
第一,避免问重复问题,这样可以体现公司整体的专业度;
第二,可以节省彼此的时间,提高效率。
当然,对于规模比较大、机构比较复杂的公司来说,面试记录的传递或者是面试官的相互沟通实现不易,作为候选人来说,应该体现候选人的专业度——表现包容、理解,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从容应对即可——你怎么知道这不是雇主方的考验呢?有的雇主可能就会安排同一问题的不同面试官的提问,看答案是否统一,测试候选人的诚实程度。
二、还是要多省己身:
在职场久经考验的人,在职场浮沉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毕竟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多次面试,面试当然可以看成雇主对候选人的“考试”,如果那位网友嫌一个多月的面试周期太长,那可以说明那位网友有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忘记了最长的“考试”经历。但凡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知道,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为了就是高考的那几天,用至少十二年的时间来准备的那一场高考,可以说每年都是牵动国人神经的大事,如果那位网友经历过高考,那他就应该知道,高考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考试,因为不出意外(天才、跳级的例外)大家都要用至少十几年的苦读来准备。历时十几年苦读准备的高考都没有怨言,攻击高考制度考零分的人现在都后悔了,那对于一家成熟公司面试流程,且不知公司内情,作为一个“外人”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余地?
第二,职场上考较的最后是人品。我今天文章的题目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我相信那家互联网公司最后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候选人,那位网友应该想想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才是正理,而不是把没有选上的原因归结在雇主身上。
第三,如此表现的人实在不堪大用。自己没有选上,就对雇主横加指责,作为候选人没有风度且毫无担当。我们都有作为候选人的时候,当去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只有两种结果:选上或者落选,这两种结果的承担人是谁呢?当然是候选人了,如果承担不了,就不要来面试。
面试的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呢?当然是雇主来制定,面试如果可以看成游戏的话,那输了游戏而回过头来指责规则有问题,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玩不起”。幸好没有选上,连为自己负责都做不到的人,实在不堪大用。
Tips1:我认为案例中的公司人力面试流程白璧微瑕,当然如果可以加上面试记录或者面试官相互沟通环节将会更为完美;
Tips2:对于规模比较大、机构比较复杂的公司来说,面试记录的传递或者是面试官的相互沟通实现不易,作为候选人来说,应该体现候选人的专业度——表现包容、理解,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从容应对即可——你怎么知道这不是雇主方的考验呢?有的雇主可能就会安排同一问题的不同面试官的提问,看答案是否统一,测试候选人的诚实程度。
Tips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连一次面试失败结果都无法承担而推卸到雇主身上的人实在不堪大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