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否能高效运转由两股力量决定的,一股力量是设计的力量,即企业的目标和计划设计、工作和岗位设计、组织和架构设计、薪酬和激励设计乃至企业文化和精神设计等;另一股力量是现场的力量,即现场作业目标和计划、一线人员的作业意愿和能力、现场的设备情况、作业规范和执行情况等。

让基层经理拥有人事权
每一个人,从社会上、从家庭中、从学校里走入企业,并不是天生就具备某种禀赋,可以很快熟悉工作的规则和要求、成为一个职业化水准很高的人。他(她)需要有人指导、有人帮助、有人关怀,这是基层经理的职责。如果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这个职责,企业大厦就如同地基打在沙滩上,稍有晃动就会土崩瓦解。此外,大量刚出校门的新世代工作者涌向工作岗位,他(她)们追求的东西和父辈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成就感和个性的表达要求更高,但社会化惰性 的因素并未消失。从而对基层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一般管理原则,必须让基层经理有相应的权力,这个权力集中体现在人事权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让基层经理拥有一线员工推荐、招聘、培训、工作安排和解雇的权力。
在许多企业中,基层经理只拥有其中的部分权力,人力资源部在招聘完成后,将新员工分配到相关部门,基层经理只有用人权和评价权,人事决策权并不在基层经理手中。
对基层经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真正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定目标、工作设计和组织、绩效评价和沟通等,一般的理解是需要升到更高级的职位,也就是中层经理的职位,企业才会对干部提出这些要求。
事实上,除非是管理流水线作业“一个动作,一项工作”这样的劳动者,基层经理都需要做大量的管理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企业的所有决策、规定、政策、措施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执行是否到位、是否高效完全要看基层管理者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们认识到,必须给基层经理以权限,把基层经理当作真正的管理人员。在赋予权限的同时对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
1,制定更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以达成更高的绩效标准。
只有压力传导到了基层经理,企业的绩效才可能提升。压力传导的首要工作是信息传递,首先要将公司的目标和要求告诉基层经理。
“我发现有一家公司甚至向领班提供一份详细的说明,让他不但了解自己的目标,也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和制造部门的目标,结果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尽管由于公司规模太大,领班的个别生产绩效和公司总产量相比,有如九牛一毛,但结果聚沙成塔,公司的总产量仍然大幅提升。”
作为企业基石的基层管理者,往往手头同时处理着40到50件各种事宜,究竟那件事更加重要,基层经理自己也不知道。德鲁克认为,基层经理应该“通过构成管理的要素来管理员工,而不再通过人际关系来管理员工。”在授权到位的前提下,企业必须基层经理群体提出要求——要求他(她)们结合上级的要求,自行制定更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基本管理职能来推动工作以达成更佳绩效。
2,了解自己的下属,进行优秀的工作组织和工作安排。
要求基层经理深入了解每一位下属的天赋、意愿、技能和性格,合理分配他们的工作。一线工作的兼容性更好,天下没有没用的人,只要基层经理愿意去发现,就能更好地发挥出下属的潜能
3,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解决好日常工作问题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个人威望、相关权限(招聘和解聘权、工作安排的权限、适当的财务权)、深入了解问题原因。赋予基层经理以人事权和适当的财务权,是企业日常运营高效的基础条件。
中国古话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这句话放在企业里不见得适合,但它充分说明了信任是对等的,如果不能给予基层经理以足够的信任,那你也不要期盼现场问题能得到足够重视和完美解决。
4,培养副手、培训员工。
IBM有一个“工作指导员”的职位,类似于我们企业中的“师徒制”中的师傅的角色,在新人进入之后由工作指导员近距离指导。一般来说,为基层经理设置副经理或者类似岗位是非常必要的,如工作指导员或者副经理绩效表现优秀,可以直接提拔为基层经理,而不是由招聘的高学历毕业生来直接担当基层经理。这对企业管理层的有序发展非常有帮助。
5,对下属进行绩效评价和激励。
员工为什么离职?这与他(她)的直接领导密切相关。要想把人管好,首先要给予员工准确的绩效评价,同时了解员工所需,并以此进行激励。在这点上,对基层管理者的要求和对中高层管理者的要求有所不同。
对基层管理者而言,许多人是靠个人权威和私人关系进行管理,同时由于考核基层员工的指标和奖励措施相对简单,所以绩效评价和激励往往不太正式。这时候,企业应该要求基层管理者制定正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内容,尽可能用规范的制度对员工进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对中高层经理的要求恰好相反,他们对下属的考核最好不要单纯依靠考核指标和奖惩指标,而是需要仔细倾听下属的想法,多一些个人的影响、少一些死板的指令。
总体而言,企业高层必须要将基层管理者纳入企业管理层的队伍,只有认知到这一点,才会从实践层面真正懂得怎么培养基层管理者,合理授权,并用一整套制度来保证相关理念和机制的顺畅运行。

识干家书单,为您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