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来自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升高,百花盛开。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现在所称的清明节。
小时候,过寒食时才将厚重的棉袄换成夹袄。夹袄,两层布缝制的,内加一层薄薄的棉花。不过上学后,很少穿夹袄了,通常是薄毛衣或者加点薄绒的衣服。细想一下,总觉得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好像经历过很多变革,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摒弃旧的,接受新的。
幼时的画面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里,即就是写文章的人和我差了几十年的岁月,依然不觉违和。想来小时候和很久以前的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击不大,各行其道吧。也或者是社会进程和经济结构不同吧,反正是读民国的作品也没有让我觉得很遥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有那么一点印象。我见过马车,其实是毛驴,骡子拉车的居多,统称为马车,连娶媳妇都是用装饰过的马车。我和小朋友会根据牲口的尾巴、体型来分辨它们的类型。我见过黑褂子、大裆裤的老头,头上包着花手帕,裹脚的老太太,他们连同马车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也说不清楚。
今年服装界突然流行起一股国风,要我说,其实是民国风。不同的是:幼时见到的的大襟衣服多是黑色和月白色,布料多为棉布;现在的则不同,颜色鲜艳,工艺繁多,质地多样化。
我一直喜欢国风的衣服,柜子里总有几套,什么宋裤,襦裙,褙子,交领衫,粉粉嫩嫩的,几乎不穿,多数是挂着欣赏。所以不太喜欢今年的古风,太过于千篇一律,尤其一个黑色或白色的褂子马甲,实在欣赏不来。
清明清明,气清景明,清丽明净之意。追之往生,唤醒血脉;生之不息,珍而重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