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巴菲特总计了15条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以帮助伯克希尔的新股东了解他的管理思路。我们一起来学习。
1.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
伯克希尔不同于一般的私募基金,从组织形式上,是一家公司制企业,但巴菲特和芒格仍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也就是说,作为公司的股东,不需要支付管理费,也不需要支付收益分成,就能享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高超投资业绩。
2.吃自己做的饭。
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其实并不拥有公司的股份,只是帮股东打工而已,换言之,帮别人做饭,但自己不吃,但伯克希尔不同,巴菲特和芒格的绝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存放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上,欢颜着,他们做饭,跟大伙一块吃,亏了一起亏。
3.长期目标是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平均年回报率最大化。
很多管理者以公司市值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市值越高说明自己经营得越好,美其名曰“市值管理”,但巴菲特完全不一样,不关心市值变化,而是专注在公司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增长至少要超过美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增长率。
4.第一选择是直接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企业,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和高资本回报,次选是通过保险公司,持有一些股票。
从这个角度考虑,巴菲特更加期待一个低迷的股市,这样才能以低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股票,伯克希尔从下跌的股市中获益,就像我们从下跌的物价中获益一样,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害怕熊市,而是充满期待。
5.不同于传统会计报表,向股东报告所控制企业所产生的收益和其它重要数字。
伯克希尔是一家投资公司,不同于实体企业,仅从其会计报表上,是很难衡量它的真正价值的,所以巴菲特和芒格会告诉股东那些真正重要的数字,以了解伯克希尔的真正价值,而非简单的报表数字。
6.在收购时忽略账面资产,专注未来可带来收益的资产。
账面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巴菲特的运作和资本分配的决策,宁可购买那些未在账面体现,但实际可以到来2美元盈利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以在账面体现,但仅能获得1美元盈利的资产。未来现金流才是关键。
7.非常谨慎地使用债务。
当进行借款时,尽量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宁愿拒绝一些诱人的机会,也不愿过分负债,保守的策略虽然会影响收益,但必须为投资者负责,这样才安心。
所以,谨慎使用杠杆,别因为失去一些机会就寝食难安,机会常有,但本金丧失了就失去一切。如巴菲特所说,不会用家人、朋友所拥有和所需要的东西去冒险,为了得到他们原来没有和不需要的东西。
巴菲特实际使用的债务,即保险浮存金,几乎无成本,而是期限很长,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杠杆,成本很高,期限很短,非常危险。
8.管理层的愿景不会让股东花冤枉钱。
很多公司的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顾长期的经济结果,花高价格收购以追求多元化,规模化,太高自身的地位和权力。巴菲特和芒格使用股东的钱就像用自己的钱一样,会权衡收购后得到的价值,只关心能否增加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
9.定期根据结果反思决策。
会考察留存在公司的利益,长期而言,每留存1美元的利润,至少创造不少于1美元的市值。巴菲特会衡量这1美元到底是留在伯克希尔更有价值还是分给股东更有价值,伯克希尔长期不分红,就是说明这1美元还是留在伯克希尔更有价值。
10.只有在物有所值的情况下才会以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伯克希尔的股票太值钱了,如果以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收购,会损伤伯克希尔股东的利益,不如直接现金收购来得更划算。除非伯克希尔的股票严重高估。
11.不太有兴趣卖掉伯克希尔拥有的优质资产,哪怕价格比较高了。
即使对于那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企业,只要它们还能产生哪怕微薄的现金流,只要管理层和劳资关系还不错,巴菲特和芒格斗不会卖掉。不轻易放弃,这也是巴菲特的风格吧,所以才造就了原来的平庸的纺织企业,如今伟大的伯克希尔。
12.会坦诚、如实地汇报好与不好的地方。
巴菲特会换位思考,如果处在对方的位置,希望了解哪些内容。在信息披露上,不会双重标准,确保每个股东都能知晓所有其它人知道的内容。
伯克希尔和巴菲特总是这么另类,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唯一的伯克希尔。
13.只在法规监管的范围内讨论证券市场行为。
既然是上市公司,自然要遵守规则,同时,巴菲特显然也不会讨论具体的投资活动,甚至那些已经出售的投资,毕竟,有些人人尽皆知就没办法玩了。
14.希望股东在持有期间能获得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损益同步的收益。
巴菲特既不希望股票价格涨幅超过内在价值,也不希望低于内在价值,保持同步,最好,这样对新老股东最有力。
15.希望长期超越大盘指数
即标普500指数,如果超不了,就失去帮股东打理投资的意义了,不如大家都去买指数。巴菲特确实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