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95:中庸就是靠近真理,不偏不倚

《论语》95:中庸就是靠近真理,不偏不倚

作者: 东风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12:13 被阅读0次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仁德,是最高的极致,人们已经很久没有了。

    儒家文化里的“中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普通人对中庸的理解,似乎是折中、平庸的概念,但这都是对中庸的曲解。

    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庸是什么意思呢——不易,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朱熹注说:“庸,平常也。”所以说,庸,是永恒不变的平常道,也可以理解成是真理、常识。

    “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达到最佳的状态。就好像正中靶心一样,射中那红点都不算中,要射中那红点的中心才算。

    比如吃饭吃七分饱,少一分就饿了,多一分则身体负担重,就是对于自己欲求的满足和身体长期健康最佳的一个选择。

    这就也很像“精益管理”当中的“凡事彻底”,不管什么事情,多么小多么平凡,我把他做到彻底做到接近最好的状态,就是“中”。比如我做项目整理,我就整理到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回顾整个过程、分清楚优先次序、总结出好的不好的,能让自己意识到有效的经验方法,达到这个基准不偏不倚,那就是“中”,因为这是整理最佳的状态。

    当然这里面“中”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每个事情“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甚至于对于不同人也是不一样的,我相信每个人对于自己“中”的状态都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的“情绪”,“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就是以前人说的“致中和”。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喜怒哀乐的情绪是应该要正常表达出来的,哪怕激烈一点,也是对一个人的身心是有好处的,当然不是歇斯底里,但是正常的表达情绪,对一个人和他的人际关系都有好处,而不是”未发“,所有的情绪都应当表露才是健康的”中“的状态,当然歇斯底里地表达也不是”中“,那就是一种病了。

    所以,”中“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的描述,并没有设定标准,每个人、每个组织,他们的”中“的标准也必定是不同的,可能对于有些人吃饭七分饱恰恰好,是”中“,但对于有些人可能”三分饱“就是”中“了,各自去定义什么是对自己最佳的。

    那么”中庸“就是不偏离常识、不离开真理,不偏不倚,在日常用行中最大程度靠近常识和真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95:中庸就是靠近真理,不偏不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pk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