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洼,地处马颊河南岸以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一片盐碱水洼荒地,处于半开发状态,只有边缘的一小部分耕地被开垦耕种,地势低洼的腹地,上千亩面积荒芜,野草丛生,遍布着大小沼泽,形成了自然生态圈,鸟类品种众多,野鸡野鸭,鹌鹑鹧鸪,甚至有大天鹅和仙鹤等大型珍惜鸟类出没,昆虫、蛙类、蛇、鼠、刺猬、黄鼬、狐狸、野兔子遍地奔跑,老鹰翱翔,犀利的觅食双眼虎视眈眈,夏天水大的时候,低洼处形成的水池里时常能看到大小鱼类游动。
南大洼生长着一种韧性很好的麻绊草,是做草绳的天然原材料,在那个没有农机的岁月,每到麦收前夕,农人们都要提前准备草绳,预备着捆绑用镰刀割下来的麦子,我也曾随着大人们一起到南大洼割麻绊草,其实并不是用镰刀割,这种草匍匐在地面,蜿蜒好几米长,大人们都是用铁耙子搂,很快就能搂一大车的麻绊草。回到家,先晒干,再分两股拧成两米来长的草绳子备用。
麦子成熟的季节,西瓜也上足了糖分。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号召向荒地要粮,于是一场荒地变良田的战役打响了,经探测,表层土地盐碱,一两米以下都是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壤,最终选择了挖池塘抬田地的方式,以十二亩为单位,一块田地对应一块池塘,挖掘池塘的泥土翻到在田地上,在把田地整平到适合耕种的状态。我家在新开发的土地上,种了六亩地的西瓜,在麦熟季节,西瓜也喜获丰收。
这时我已经读到了初中,卖东西也可以独当一面,我和父亲有时候一起赶集卖瓜,有时候我自己蹲点销售。
有一次我自己在马颊河薛家桥头卖瓜,四邻八乡的基本都认识,再加上桥头开农药铺的是本家的姑姑,所以父亲也放心,拉了一大车西瓜放在农药铺门口,就留了我自己售卖。
薛家桥是过马颊河的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因此选择这个地方蹲点是明智的。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买西瓜,以前卖的东西,苹果也好,豆角也好,都没这么重的分量。
“卖瓜的,多少钱一斤?”一位五十来岁穿着白汗衫的老汉用点棍停稳加重自行车,走过来问价格,离老远就闻着一股子烟袋油子味儿,果不其然,他腰里別着一条黑黢黢的烟袋杆子。
“一块钱三斤,新摘的,可甜了。”我笑脸相迎,经过这几年卖菜的历练,我已经是个相当熟练的买卖人了。
“便宜点行吧?”老汉边说边抽出烟袋杆子,从烟袋中取出一撮儿旱烟丝,熟练地摁进烟袋锅儿,拿出火柴划着了,点燃烟丝,吧嗒吧嗒地抽了两口。
“这个价不贵,外地来的瓜不如咱的甜,还买四毛一斤呢!”与顾客讲价钱是常有的,我很熟练地用一些套话搪塞。
“三毛行不行?行的话我多要几个。”老汉说着从自行车后驮的花筐里拿出一条洗干净的化肥袋子。
“一块钱三斤不贵,我给您把秤称的好好的,不少给您。”俗话说,“麻利的庄稼,磨洋的卖卖”,只要顾客不走,就要和他磨牙。
不过后面一过秤,可就又起了风波,欲知详情,下集继续~~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3)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