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散文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

作者: 明O亮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2:27 被阅读0次

            虽然尚且未到颓龄之年,却常存戏笔的念头,近来回想起少年时走街串巷卖菜卖水果的情形,也有些意趣,不妨记下来在茶余饭后讲给人听。

          1 卖苹果

            村里响应号召,家家户户栽种了苹果树,有五年的功夫,都结了果,一方面品种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管理不科学,头几年连果袋都不懂得套,喷洒农药是常有的,不过苹果该烂的还是要烂,我家果园里的烂苹果也有一大堆。

            那时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经父母同意,每每放了学,就把烂苹果挑选上一小筐,到附近的村子去叫卖,我从小就不腼腆,吆吆喝喝的技能早就从平时来村里卖东西的人那里学会了,我的苹果通常一元称五斤就卖,甚至有时候给钱就卖,因为没有不烂的,所以一筐也卖不了三块两块的。

            既然是走街串巷,就免不了和村妇老妪打交道,扒秤星挣秤也是常有的事儿。

            有一次去王家滩子村卖烂苹果,骑着破旧的老式货运自行车,走在坑洼不平的马颊河南堤坝上,边走边留神路旁的景象,都说这个村子自古来就贫穷,就像我爷爷之前说的“现在都不一定舍得常年吃面”,其实爷爷只是打个比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玉米和小麦价格基本相同。

            已经是秋后了,凉风阵阵,因此更显得万物有些萧条。有几块没收割的庄稼因为长势不好,干黄的玉米秸秆瘦瘦的,上面结的玉米棒子也小得可怜,可见这块土地多么贫瘠。虽然庄稼产量低,可该交的公粮是不能少的,或许这几块玉米地的主人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心思没用在种地上。可是不收玉米,也耽误了种小麦啊,唉,不种也罢,刨去成本和公粮基本没有利润,也难怪九十年代末那几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村头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领着个小女孩拾柴火,一人身上背着一小捆干树枝,小女孩至多也就七八岁,穷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懂事早,知道帮大人干活儿。

            进村后,推着车子开始吆喝,还不错,真出来了好几个人,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妇女和小孩子,有一个罩着蓝头巾的老年妇女在胡同口远远地问道:“卖苹果的,啥品种?怎么卖?”

            我连忙回答:“红富士,青香蕉,便宜了,都是一块钱三斤。”

            “一块钱三斤还算便宜,严家集上卖一块钱五斤,五斤卖不卖?”蓝头巾的妇女知道行市。

            “行啊,自己家种的,不在乎贵贱,称给你吧。”我心里暗喜,一块钱五斤是正常价。

            蓝头巾的妇女和另外几个妇女围拢上来,看了看苹果,又是一顿褒贬,这个说太烂,那个说不值,有的嫌弃个头小,有的说可能不甜,总之是为了再便宜便宜,要求降价降到一块钱十斤!也忒不像话了,打劫呢你们。我说不买就算了,展开推着车子要走的架势,她们也不挽留,看来都是老江湖了,跟我打心理战。我自然是不想走的,有人买就好,她们也确实想买,我走出去没几步,还是蓝头巾的妇女喊了句“这样吧,你也别五斤,我也别十斤,一块钱八斤怎么样?”我回头说:“少了一块钱六斤不卖,再也不能便宜了。”“行,你回来吧,我买。”蓝头巾的妇女胜利了,因为她买的比市场上的烂苹果都便宜,其他半老的妇女也跟着回家拿篮子来挑选苹果,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流行塑料方便袋。

            挑选苹果又是一场战争,扒拉过来扒拉过去,还有的直接放在嘴里尝尝,好不容易挑选出半篮子来,我再挨着个儿给她们用杆子秤称,蓝头巾的老太太精明的很,扒着秤杆子看称星,称好了以后还要饶一个。

            费了大半天的周折,总算把这几个老的半老的女人们打发走了,我整理了一下手里收到了一把零散纸币,刚要骑车往前走,突然蓝头巾的老女人怒气冲冲地跑了回来吼叫道:“卖苹果的,你给我站住!”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怎么了,动这么大的怒。

          欲知蓝头巾老妇人因为什么发怒,下回再详细写写。

    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行走市井的那几年(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a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