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苦吗?不苦的;蜂蜜甜吗?不甜的;兑水了。可艺术的苦旅啊,全是实的。”——题记。
作者|谢丹儒
刚才,妹妹的同学跑来借九年级的书。看着她礼貌又害羞的模样,倒像是借的不是书而是别的什么。临走时还说:“借了七本,我会还回来的,我会还回来的。”
尤其是那句“我会还回来的”,我顿觉好笑却也知道不合时宜。我只好劝慰道:“你和我妹妹说就好了,反正不是我的书。”
我当然知道她为什么一再重申“我会还回来的”,说起来,这还多少和我有关。自然,她所受的影响并非直接来自于我。
是的,曾经我的书,我“宝贝”我的书极了。我不在家,却被妈妈卖了一批。然后,我和妈妈吵了一架。我爸知道后又和妈妈吵了一架。关键是我后来还把我爸给说了一通(无非是说,我已经说过我妈妈了,你捡着这事儿“吵什么”,又不是你的书)。自此之后,父母对我们的书就再不敢掉以轻心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之后还发生了书被隔壁邻居家小孩给“偷”走了。虽然还回来几本,但早已损坏严重,且还有部分遗失了(我书架上至今还空着一大块,原来是放《汉语字典》的)。我爸知道这件事儿后大发雷霆,又找我妈妈的“茬”,自然又是一顿争吵不休。
无非是责怪她在家连书都保管不好,接着自然是“上纲上线”一通“教育”,什么家里的东西都保管不住,就是有百万家产也迟早被败光,又或是“以小见大”,什么这么大的东西都看不住,还能看得住什么,今天被偷的是书,下次把家搬空了都不知道……
我爸之所以说这些,倒也不是“无事生非”,之前家里的“银元”被盗过,现金被偷过,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也经常被“顺”走。不过,那时候是领居家的孩子的爸(从小的玩伴),如今则是小孩。
据我观察,很多父母似乎都有这么一个倾向:如果小孩哪天说这个“好吃”,然后就恨不得天天给孩子吃,反过来也如此。
确实,很深沉的爱,很厚重的爱,很质朴也笨拙的表达。
时至今日,我的父母自然保留了这一“传统美德”。
古人是谈虎色变,我父亲则是谈书色变。
是的,在家我父亲是最唠叨的那一个,自然,无论是谁来,都免不了被唠叨一番。没读书了的朋友还好,要是遇到同为读书人,必说的一句就是:“某某借的书至今没还”。
小孩子自尊心强啊,谁受得了这暗示呢!
所以,看到妹妹同学的行为才觉惊奇。谁能想到当年年少无知犯的错误,竟然能影响如此深远,这份爱莫不是成为父母的“枷锁”?
爱的枷锁,何其沉重呢?
当年年少的我眼看步入三十的年纪,终是体会也理解了父母的难处,虽无子女也未婚,可我何尝不曾爱过呢!
“爱无法救赎生活,相反,它往往是压倒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才是最真实也最冰冷的绝望。
曾经为了抢时间追小说,硬是三天不睡觉,左眼累了换右眼,就这样熬到第四天直接昏过去了。醒来后,后怕不已,不敢了。
那时候书都是靠借的,借别人的书,或靠关系,或靠人情,或靠钱。还不能超时,偏又遇到自己所爱之书。虽然还可以第二次借,但那会儿年少,又哪是耐得住“诱惑”呢。
我想,古人讲“书,非借不能读”,大概说的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吧。
惜时,惜书,惜爱。
经年时光,倏忽而逝,终是来到可以自己挣钱买书的年纪。
还是迷书,不仅迷书,还迷上了写作。
漂泊异乡我不觉得苦,也没有害怕什么,有书为伴,有常灯,有笔,有月光。如果灵魂和身体注定要苦一个,我宁愿是身体苦而不是心苦。
可生活哪有什么容易的事儿呢?
身体苦,心苦,灵魂更匮乏。
但,我还在啊,我还爱啊。
弘一法师说:“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海涅又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有了爱,一生就弄得半死不活。”
能做到的就不用想,想做到的就先去做。爱不需要选,也没得选啊。
要生存啊,要谋生,要工作啊,要赚钱买书啊,买电脑,买生活。仅有的也不过是时间和一具尚且健全的身体,怎样呢?——换不换,要不要,还爱不爱?
“以物易物”的时代过去了吗?不过是形式变了而已。不信你看,最终落到手里的、放入生活的、属于生活方式的,哪里是钱呢?钱能支撑起来什么呢?
千金难买我乐意,我愿意的千金不换。爱当如此。
可时间有限,工作艰难,生存维艰啊,身体吃不消呀,工资还总是要等到发工资那一天。
爱就近在咫尺,爱求而不得,爱如此折磨着我。
那就埋头干呗,一整天的时间十一二小时不短,二十四小时也不长。
熬过了,下班,回家,自己待着。对着空空如也的房间,心里空落落,原来还有更折磨的,也更漫长。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要不然转移注意力?要不然在正做的事情中找点乐趣?
苦闷不如诗人,愁绪丝丝缕缕纠缠不清。
反正那一天总会到的,会来的。
可乐极生悲,捉襟见肘,苦巴巴的等待迎来的不是欢喜,而是空欢喜。
工资到手,生存还是生存,生活的大头,房租、水电、吃穿用度,哪能把“革命的本钱”先荒废呢?不够啊,需要锻炼啊。
好吧,学会拥抱希望,学会劳逸结合,学会休息,学会规律。
早起运动,长跑,调整呼吸,控制节奏,注意协调性,深呼吸,放松,放松,提气,跑,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看,往前跑。
早餐,等公交车,上班,等开门,准备工作,进入工作,开始留意人的种种,多繁华啊,多热闹啊,多欢喜啊,不过与我无关。
下班,等公交车,买吃的,回家,先坐会儿,该洗澡了,该洗衣服了,该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就认真吃干净,好,走动走动,打坐片刻,睡觉。
没有书的日子,不能写作的日子,好像也可以很充实呢!
什么都不想,最好什么都不要想,不敢的,不能,不要。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好像都很空洞,不过有健康体魄,还可以微笑着、期待着,还可以偶尔做做美梦。
我好像可以很从容,也可以很放松了。
可,“爱”这玩意儿,又哪是时间就能阻挡,又怎会如此轻易被“破防”?
原来得到只是配得上,却还需要证明自己爱得起。
终于有钱了,爱的当然是当前能力范围最好的,最想要的。
哪还顾得上自己需要,哪还会去想怎样才更天久地长?
还没开始呢,却早已因爱遍体鳞伤。
因爱,昏了智,心又受伤。
买不起,不甘心和贪心在心上跳舞。
终于能买得起了。
原来有钱真的会让人变得短视和变相啊!
过往的秩序被打破了,作息被打乱了,生活也没了生活的样。
飞蛾扑火,绞尽脑汁,疯狂找补,到处乱冲乱撞,灵感来了,灵感跑了,快追快跑,追不上,抓不住,捞不起,也找不到……
思想的缪斯,我的精灵,你等等我可好?
好,既然你不愿等,那我来追。我追!
“十年磨一剑”,“我拿青春赌明天,我用明月换未来”,不就是“磨刀”吗?一字一句可行,字字琢磨可行,从符号到语言,从思想到人性,从事故到故事,从受伤到挥刀。文字十行,泪与汗见证。
一年够吗,三年够吗,十年够吗?还不够吗?
从散文到哲学,从诗到艺术,从书到书评,从心甜到心苦,从清贫再清贫……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不过尔尔。
一路走来,我没忘,我还爱。
现在,书终是不再重要了,甚至,狠狠心一把火烧了我都差点做出来(和爸赌气那次)。
我所爱的一切,终于如父母的“溺爱”而被宠死了。
如果你爱一件事儿,爱上艺术,爱上美,爱上时间,最好的方式是适可而止、点到即止。趁还来得及。
进了窄门,再出来就不见得是完整了。
惊心动魄的一场爱的艺术的苦旅,终是以平常心平常对待落幕。是只能,只好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天长地久。
年少,谁不是那个敢为天下先,谁不是觉得爱就该轰轰烈烈,谁不是觉得自己最特别?
现在年纪大了,宝剑藏锋,过了韬光养晦,剩下来就看厚积薄发了。
所以,奉劝诸位,别轻易进窄门。
尽管,我从来都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的选择。
就像妹妹向我诉说在学校的诸多不适,厌学情绪,想回家调整,对未来担忧,唯一还好的就是艺术修养不错。可我真不好判断,这份“不错”本身是否真如我妹妹所说的那般乐观。
初学时,总是最快的,最快投入,最大热情,最多精力,最想做好,最小影响,可这才刚刚开始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谁爱一路,谁一路走来,谁不是一身伤?
才哪到哪呢?
不过有些话还是可以说,期望也好,期许也好,祝福也好。
我是说,如果你能够下定决心去钻研艺术,还是以后谋生主要是靠打工又需要学历?这都是一辈子的事儿,我不能也没资格替任何人作选择。我也不会干涉任何人的任何决定,我都尊重。都挺好的,都各有所得。
但是,做了决定就要调整好自己心态和状态,然后要开始对自己负责了。
艺术的苦旅啊,被遗忘的苦行僧不过是缩影,是真苦啊!
多少箴言真语说破,道不尽,道不尽。
“他日若得脱身法,生吃黄连苦也甜。”
难得糊涂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