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好友又讨论了一下这本书及自己对此书的看法写作。我对朋友说看这本书的过程自己想好了好几种写法,但最后写作思路的确定源于书后期慈禧出逃过程中嚼玉米、淋雨等受尽苦楚的过程。
此时老宫女思忖即便万乘之尊也无法在对小小的宫女庇护。联想自己经历的事,感觉世事无常 ,但为何此时众人依然对慈禧忠心耿耿?顺境的锦上添花易,逆境绝境的雪中送炭难,我明白了,是他们无悔自己的选择,他们肯定自己所效忠的人所奉献的事是有意义的。他们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喜悦甚至骄傲自己行走在自己的“道” 。于是那一刻不单单觉得这些封建的下人们愚忠,反而认为他们值得敬佩。一丝不苟、倾心尽力、彼此在竞争中合作,这种非被强迫的精神的向心合力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让太监忍辱负重几十年,只为赎回失去的身体部分不辱家门;强大到宫女被体制无数次的戕害后,依然对主子感恩戴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没有一种人愿意生活在阴影之中,那身处阴影的身体内核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动力。可惜我们通常只通过外表看别人,然后很容易原谅自己思想与行动的懒惰 。
我们习惯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我们无权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因为我们能通过进阶、学习、期冀内心澄明以致体会无我空境之乐的人只有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