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3~p420页 摘录:
三、管理问题
案例47 教育者的魅力从“共同遭遇”开始
事实分析: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小女孩装着一下子也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泪,又玩起来。
思考:小女孩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以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
作者分析:
1)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就要求主持者有神圣的动机,至少也要有相对纯洁的动机;神圣的事业还要求教师的心灵较少被污染,少一点眼前利益的考虑,少一点封建等级观念。
2)处于同样境遇的人之间是最容易沟通的。
3)人与人可以沟通,人与架子是无法沟通的。
案例48 宰鸡儆猴猴不怕
——教育经典”失效了(1)
事实分析:刚毕业的老师在学生管理方面遇到不少难题向老教师取经,可是经典的教育方法渐渐失效了。
思考: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正渐渐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些老师领会得不够到位,一味与学生平等,该严格管理的时候也不严格。
2)学生见多识广,教师批评他们的同伴,他们并不会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惧怕教师了。
3)教师如果不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你批评他们的同伴,他们根本不会把同伴的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你“杀鸡”与我这“猴子”有什么干系呢?
作者思考:从“减负”这个问题抽丝剥茧说明“杀鸡儆猴”的理论不成立。
案例49 取消考试资格无所谓
——教育经典”失效了(2)
事实分析:临近期末考试,有几个学生复习时总是调皮捣蛋,我向老教导请教该怎么处理:警告几位学生,再不认真复习就取消他们的考试资格。
作者思考:
1)你若想要利用一个人的恐惧心理控制他的言行达到你的目的,就一定要注意分寸。
2)第一要务是尽量少用“恐怖”手段,在帮助学生喜欢学习本身方面下点功夫,这才是正确方向,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水平。
3)如果迫不得已使用“恐怖”手段,也应该知道它的局限性,掌握分寸。
反思:
为人师者,终身之师,教学习,教做人,教生活,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求知的兴趣和对于生活的热忱。
墨珏
2022.8.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