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周恩来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9-24 15:48 被阅读0次

    周恩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极其重要,他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丰富的执政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艺术一般的外交手腕。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有着让世人为之倾倒的特有的谦逊和真诚,他以忠诚、亲切、勤奋、坚毅、无私、无畏的崇高形象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周氏历代名人辈出,我们可以从三国时期羽扇纶巾火烧赤壁的周瑜身上看到周恩来的英隽异才,思度弘远;也可以从北宋大儒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身上看到周恩来的文心诗魂,气节风度;更可以从大文学家鲁迅身上看到周恩来的朝乾夕惕,铮铮铁骨。

    一、少年学霸、立志革命

    周恩来祖上世居浙江绍兴,到祖父时移居江苏淮安。小时候,家境非常困难,周恩来又是长子,只好靠借贷和典当来维持家庭的开销。这使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艰难。

    1910年春,周恩来十二岁时,先后在铁岭和沈阳读书。在这里,剪掉了辫子,强壮了体魄,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初显出伟人的宏大格局。

    1913年,进入南开学校。在校四年,他“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善演说,能文章,工行书,长于数学,毕业成绩仍属最优”,校董严修谓他有宰相之才。

    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深感日本的“无生主义”、“军国主义”和“贤人政治”都不能拯救中国,最后把目光聚焦到了俄国的列宁身上。

    1919年,周恩来回国,准备升入南开学校大学部。这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周恩来创办了《学生联合会报》,建立了“觉悟社”,发动游行和请愿。1920年1月至7月,周恩来被反动当局逮捕。

    1921年春,在法国,他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6月,与李维汉、王若飞等18位代表共同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秋天,已是职业革命家的周恩来回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恩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追求卓越,始终做到品学兼优,为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候的周恩来,成绩优异,学识渊博,擅长书法,文字功底深厚,演讲能力出众,精通四门外语,加上在长期学习、留学、运动、办报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出众的组织能力,使得他极具个人魅力,隐隐已有革命家风范。

    二、艰苦卓绝、勇挑重担

    从1924年回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资历最深的共产党员,周恩来开创了多个“第一”,多次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他早在黄浦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时期就奠定了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基础。他主持东江地区行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领导地方政权。他领导上海工人发动的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1927年5月29日,他代理张国焘的中央常委职务,参加中共中央核心领导。自此,周恩来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指挥了南昌起义,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带出了后来人民解放军的6位元帅: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

    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在遵义会议上,他拥护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的阐述及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并在会后与毛泽东共同组织指挥了工农红军的长征。

    抗日战争中,他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长,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争取到的国民党军政部门最重要的职务。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他是国共谈判的主力。

    解放战争中,他是毛泽东不可或缺的主要助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每个行动具体的部署和执行,无论是后勤供应还是部队调动,都由他具体组织指挥。

    建国前,他起草带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它解决了怎样建立一个新国家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国家这样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

    三、鞠躬尽瘁、功在千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月,周恩来理政治国长达26年。他是新中国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是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是新中国的总管家,人民的好总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兼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抗美援朝时期,从志愿军的编组、干部配备、武器装备调拨、兵员补充、到军工厂生产、交通运输、后勤保障、争取外援、新闻报道等,周恩来都要亲自过问组织安排。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前方是彭德怀总指挥,后方周恩来总揽一切具体事宜。

    一五期间,在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和速度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超额完成。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一百年,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相比,也名列前茅。在落实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周恩来特别注意实地调查研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退为进地将中国的经济建设纳入稳妥发展的轨道。

    作为外交工作的掌门人。周恩来逝世前,包括美国和日本,总共有10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的外交局面不但没有被封锁,反而走出国门,赢得了赞誉和支持。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他多次创造了世界外交的经典。他的外交智慧和外交艺术令中外无数人赞叹。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跌入深渊。为了维持国计民生,周恩来忍辱负重、审时度势,始终坚守岗位,不懈地与林彪、江青等集团和一切破坏经济建设的行为作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致力于把党和国家从危难和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千方百计保护党内外老干部科学家及各民主人士,使他们重返领导岗位。病重住院前,他坚持将邓小平请回政治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铺平了道路。周恩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奠定了中国光明的未来。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于北京305医院逝世。享寿77岁。

    周恩来的一生,不争利,不邀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热情而不失常,亲切而不失态,关心而不失色,敏捷睿智,儒雅粗犷,从容似春、大度如海。在他身上,折射出中国的五千年文明积淀下的完美人格。周恩来的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砥柱中流周恩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z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