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写作的功力有一定的提升之后,你就会越写越多,一件简单的事,你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写,每一种角度你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花样来写,至于词语的运用有时你甚至可以感觉到很得意,经常能整出几个自我感觉很惊艳的词儿来。
你以为自己已经写得很好了。
但这个时候你就要警惕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可能开始热衷于画蛇添足了。写的不少,没用的很多。整体文章显得拖沓,读者读起来冗长乏味,干脆把你的文章丢在一边,这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舍不得删减。
大师的建议是:如果你的习作中有对话,不要犹豫,把任何对话都坚决地砍掉一半。
除非你有非同寻常的词语储备,或者你足够明智和老练,能够在写作的同时完成裁剪,否则在重读修改时,你总要砍掉重复的内容、不必要的解释和各种各样的蛇足。
契诃夫提出过一些修改故事的建议,首先他说,扔掉前三页!有人说,世上如果存在过一个懂得短篇小说的人,那这个人就是契诃夫!
有时候我们真的希望他错了。但毫无疑问他是对的!把你的故事扔掉前三页!通常情况下你会发现对你的讲述没有什么影响,而读者可以马上就品尝到你故事当中那些独特的味道。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比喻,到底开头应该精减多少?这取决于故事的长度,如果故事非常短,你可以只把前三段扔掉。但也有一些手稿,契诃夫放下了他的剃刀,因为去掉哪怕一段的话,这些故事就会显得不完整,那么就不能去掉。
通常的情况下,在开始一个故事时,我们都倾向于拉拉杂杂,做过多的解释,设置大多没必要设置的东西,然后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开始往前走,于是——故事开始了!这常常刚好是故事的第3页。
修改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能剪掉开头就剪掉它,如果某些段落过于醒目,把主线晾在了一边,试着把它拿掉看看故事有什么变化?
很多时候本以为删减过后会留下一个断层,却发现余下的部分了无痕迹地缝合在了一起,谁说故事一定要讲的详详细细?如果按这个想法,那任何一个小的故事都能讲上一年,但写故事,并不应该这样。
其实,故事或作品本身仿佛就具有某种形态,你只是一直在努力接近它,看清它。而要看清它,你只需清理掉冗词赘语,它就能成为那个形态——它本来就在那里。
说到精炼,我们谈到的一切都与一句话有关,即:让故事自己讲述!
获得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艺的根本就是:故事是一只神秘的小船,当它从你面前经过的时候,你只需踏上甲板,引导它,让它去想去的地方,去它应当去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