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当你抱着高烧的孩子在急诊流着眼泪苦苦等候的时候,你是否仍然觉得医闹和你无关?》。其实这篇文章说的主要就是针对最近来势汹汹的流感,儿科医生不够用,患者就诊长时间排队的事情。儿科医生是医疗暴力频发的重灾区,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再加上儿童喜欢哭闹,对医疗工作的不配合,医疗过程本就十分困难。打针输液,各种事情看在家长眼中,痛苦都会被放大了一样,很多不理智的家长会对医护人员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这导致了中国儿科医生越来却缺乏。这个责任谁来背?
2.阅读了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一》这本书的第一章。我是知道李老师也写过《学生第二》这本书的。看书之前我还很困惑,为什么会有两个如此矛盾的理念同时提出呢?看书之后,我明白了。《学生第二》是针对管理学来说,而《学生第一》则是针对教育学的水平。该书第一章主要列举了十一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以下的一些内容,我也为每个活动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开学护照:通过五个印章、六本护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认同和归属感,建立师生联系、生生联系、学校和家长的联系。
校园机会榜:让学生也参与到学校的运行和管理中来,更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成长体验,是一个展示和锻炼能力的舞台。
学生出版社:学生自己出版,自负盈亏。学生要学会多项技能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这一切的活动都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
校园吉尼斯: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学生影院:由热爱电影的学生自愿组成“十一影迷协会”,轮流经营学生影院。学生和老师共同选片,观影与学科学习、学校育人活动相结合。学校还有看电影加学分的政策保障。
校园里面开公司:有广告公司、复印社、书店经营者和管理者等。是学生提前体验职业,对于学生一生成长的贡献无需多说。
学生大使团:十一特色课程,“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一句话,学生第一!”
师生共同编教材:请应届毕业生与老师一起编写教材。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校园泼水节:增进链接。带来亲密关系,愉悦情感。
每月百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培养孩子的自信。
学生院士:学校开始的时候设有少年科学院和少年文学院。在一名学生的推动下,学校又成立了少年社会科学院和少年经济学院。学校尊重学生意向,挖掘他们的才能并提供支持。我相信,这些孩子在这一生中都最终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