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个山就变了调,隔条河就走了音,这就是说话,就是语言。时间、空间,随便一变,好些话就让人弄不懂。
特别是网络时代,隔不几天,都会有不同的新词让人蒙圈。
《水浒》,这部几百年前白话文写成的巨著,却让人发现,有些大白话,武二郎在说,今天,你我还在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ff42e0078eb38bf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46a251c3271db9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c88cbca96b5654ba.jpg)
就看看《张都监血溅鸳鸯楼》这回吧。
武松在飞云浦,干掉了意图加害于他的两个押送公人,外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心下不忿,于是杀回孟州,趁着夜色,潜入都监府,摸到鸳鸯楼下。
“捏脚捏手摸上楼时,早听得张都监三个说话。”
“捏脚捏手”,既形容走路时蹑脚蹑手,更引申指做事为人放不开手脚,不大方,不大气,不大胆。
如:这个人哪,做啥子都是捏脚捏手的,小气得很。
鸳鸯楼上,武松砍翻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忙轮起一把交椅,砸向武松。武松则接着交椅顺势一推。
“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往后便倒了。……翻筋斗踢一脚,”
“清醒白醒”、“翻筋斗”,生动、亲切,实在是太口语化不过了。
鸳鸯楼上的动静,引起楼下人注意,于是上来两个人看。
“两个入进楼中,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
“做声”,今天人们照样说,“你不要做声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0bb0bee708cceb9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d6dcab82a7d9c3a6.jpg)
解决了鸳鸯楼上几个,下楼,正遇上张都监夫人。
“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
“声唤”,哎哎呀呀、唉唉噢噢之类的哀叫,接触过伤病员的人,对此不陌生。
出都监府,fan城墙连夜出了孟州,疲劳过度的武松,却无巧不巧着了菜园子张青手下人的道,被弄到了张青酒店。
“侧首一个小门里面,点着碗灯。”
“侧首”,不说“旁边”、“侧边”,典型的口语。
武松向张青讲事情原由,当然要说到飞云浦。
“到得飞云浦僻静去处。”
“僻静”,一如“背静”,完全是口语化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a3cb994183dd575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af1ab6edfb23723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f481c4405c4d2290.jpg)
张青说起手下对付路人的行径,手脚慢的,手下吃得过的,一般就活捉。
“那厮们慢仗些的,趁活捉了。”
“慢仗”,迟缓,缓慢。今天我们叫人行动不要粗莽、急促,照样说“你慢仗点哦”。
孙二娘考虑武松疲倦,体贴地安排他先休息。
“叔叔困倦,且请去客房里将息,却再理会。”
“将息”,身体有了啥状况,恢复调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d365e83c30ef7f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745733/6fc404812d8e22ec.jpg)
随便看这么一回书,接二连三的大白话,千把年前的武二郎是不是这样讲,说不准;起码几百年前,写《水浒》的施耐庵、罗贯中在这么讲,今天你我还是这么讲,这些精彩的大白话,实在是太有生命力了,值得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