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绿 石阶也绿 总像刚下过雨”。中秋邂逅苏州,未下雨,一片烟云,竟似下过雨,层层叠叠皆绿。二日悠幽,披一身绿,连心也绿了。
此次苏州之行因木心画展,也因一再想去而未去成的苏州博物馆,前年炎炎夏日前往,未预约,只得望馆兴叹。今年中秋前,早早预约好,日日关注手机上的健康码,北京健康宝、上海随申码、苏康码,一路绿到苏州。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3ceeb2311f052317.jpg)
1
上海连日来阴雨绵绵,出发前一夜暴雨,翌日清晨,雨停了,也无阳光,空气清爽。一到苏州,直奔虎丘。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前两次皆未去,此行不留憾事。
虎丘之异,因整座山皆藏于寺庙。远远便看见拱形头山门,黄色墙壁,一如其它寺庙。既名虎丘,定与老虎有关。传说虎丘山像一个老虎,俗眼未识别,只得相信另一个传说。据说吴王阖闾葬在此地,其下葬后三天化为一只白虎,因而得名虎丘。
进入山门,沿阶而上,满目苍翠,游人寥寥,顿觉气爽。踩过一方方青石板,走过一道道圆拱门,虎丘塔便耸立于眼前,斜斜掩映绿树中,恰是这“斜”,尤显壮观,让人惊叹。这座被称为“东方的比萨斜塔”,迄今已一千多年,在建造时地基就有局部沉降,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唯恐哪天变成废墟,却也如木心先生所说,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已协调,直至变为废墟,犹有供人凭吊的魅力。抑或,大自然自有安排,我们惟有珍惜眼前所见。
时值阴天,寺庙的石板、山水、树木、草地皆成暗绿,白墙黛瓦掩映树丛,黛瓦上飘零的落叶,一层层绿过去,似乎告诉你,中秋在即,深秋即来。坐在黛瓦上,依在白墙边,人也成了风景。一阵凉风吹过,也是往年的风,晃晃悠悠吹到千年前,那吴王阖闾的陵墓、宝剑,传说就藏在眼前这个幽奇神秘的剑池。
吴王阖闾喜好宝剑,他的陵墓据说陪葬了不少宝剑。考古学家抽干剑池的水,应证了虎丘之下,必有阖闾墓的说辞。池水碧幽、岩壁环绕、绿树葱茏、着实阴凉。最引人注目是岩壁上的书法。剑池左壁,是王羲之题名的“剑池”篆文。时至唐代,又有颜真卿之子——颜頵手书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浑厚遒劲。在王羲之“剑池”题名的对墙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的潇洒笔迹,据说,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
虎丘剑池,顾名思义,极具阳刚之气。剑池之下,葬有吴王;虎丘之上,更有宝塔。悠幽其中,绿树环绕,绿意浸透,不失阴翳之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ec98e4b34da3db6e.jpg)
2
入住山塘街的书香府邸酒店。无论小街还是酒店,一阵一阵散发的皆是江南之味。窄窄的青石板小路、小桥流水,满街的商店橱窗挂着旗袍、摆着丝绸,浓浓的商业气息冲淡了水乡的恬适、静谧,然而华灯初上,乘船夜游已无白日喧嚣,灯光映入水中波光点点,桥下游船进进出出,古城的悠幽仿佛一首首婉转的歌曲。
游船路线从山塘街到虎丘,尽管,船未开到虎丘就折返了,那灯光下的小桥流水忽明忽暗,明时在今晚,暗时恍如昨夜。游船上皆是匆匆旅人,短暂的相聚,几乎不会搭讪,游船广播放着毫无感情色彩的景点介绍。河水两边白墙黛瓦的屋子里灯光闪闪,有的装了空调,有的安了防盗门,竭力调合着现代文明与古建筑的冲突。游船驶入黑暗处,灯火微明,恍若回到从前,再从前。从前,自然坐着小船,可能是乌篷船,船夫划桨,看山隐隐卓卓、看水晃晃悠悠,再与小伙伴嬉戏玩闹,江南依旧、水乡依旧,却不是当年的“我”与闰土,也不是当年的乌篷船。再从前,倘若不是为游玩,而是为生计,夜里乘船就是苦旅,却也有生趣。那样的夜航船,“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也藏龙卧虎,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一路颠簸、一路神侃,天南海北,长了知识、露了马脚,不过笑笑,继续赶路。船很快到了码头,苏州夜曲、吴侬软语,皆是背景。古城韵事,谁是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幕幕上演,从前的日色慢。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69b106661421b4a2.jpg)
3
翌日早起,清早人寂寥寥,古城恍若从前。青石板在朝露中泛着微光,似乎听到流水的声音,只是没有卖豆浆的小贩。酒店早餐后,打车到苏州博物馆。拿身份证刷门禁时,竟然有些紧张,前年的望馆兴叹,心有余悸。顺利入馆,来不及观赏贝聿铭的精妙设计便直奔木心画展“池静石眠”。
展厅一眼望去便是木心的亲笔“骑着白马入地狱,叼着纸烟上天堂。”白色的字印在蓝灰色墙壁上,上面挂着先生标志性的礼帽,下面展览着他的书法作品。看着这句摘自《素履之往》的句子,不禁笑了。温文儒雅,戴礼帽、穿西装、拿拐杖的木心又是多么狂放不羁,那种潇洒非他莫属。“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如今,两位老先生又在“他乡”遇故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ff8624e33fbf5fa6.jpg)
满眼竟是木心的画,熟悉的陌生感。无数次在网上、在视频中、在别人的文章中看到。2015年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初次亲眼目睹那些画,完全看不懂,只觉木心美术馆的设计与他的画非常调合。此次木心的画首次出乌镇便到了苏州博物馆,那份默契似有神助。
木心嫉俗如仇,从他给画的取名便可读出那份雅,此次画展“池静石眠”正是木心一幅画的题名。每一幅画的题名皆像一句诗词,“雁来亭上”“苏堤春阴”“萧闲寻胜”“辋川遗意”“枯崖石窟”“净石山庄”……这些画也如题名,素净、大家气、朴素自然,这就是木心的雅。
南方的中秋尚未褪尽夏日的余热,展览馆冷气十足,从脚底一路凉上来,宛若深秋,与木心通体素净、寂寥冰寒的画正相宜。一幅幅看过去,无论是转印风景画,还是彩墨纸本风景,皆以黑、灰、绿色为主,尤其是大量黑色运用,画中无人,永远寂凉的山脉,无边的荒漠,你恍惚置身于宇宙洪荒中,又像在夜里。彻骨的孤绝、寂寥,一切皆无,然而,夜总是充满灵性,抑或,在黑暗中更易寻觅人生的出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5d5e7ca545190e7f.jpg)
木心的山水转印画纯粹抽象,皆是他想象的风景而非现实中的风景。转印法饱含“偶然”“意外”与“非理性”,恰是结局的未知,让木心沉浸其中,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让他的画极具特色,非常木心。转印画十分忌讳修改,更多是“信手拈来,晕染渗润,天工自然。”亦如米兰.昆德拉所言:“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在黑暗里、迷雾中,一步步摸索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创作这些画作时,木心是出世的,超然物外,似以“上帝”的视角作画,如此“无情”看尘世,彻底的虚无,然而,木心又言,“人生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他用手中的笔墨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6ff12256450d1ad0.jpg)
木心在《素履之往》中写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赌,其实更严重的是嗜人,他的小说中人人人人,从不愿费笔墨于自然景象,偶涉街道房屋,也匆匆然赶紧折入人事中去。他在文稿上画人,人的脸,脸的眼睛。”木心又何尝不是,以他的慈悲之心不厌其烦地在文稿上画人,且多数是小人物。抑或,恰是有绘画的“无情”作底,才有了文稿上千姿百态的有情人。以出世写俗世,画空灵、文机敏,无论画还是文,木心皆把自己隐藏起来,画中无人,文中皆是“我”,却都不是我。他完全遵循福楼拜的话,“显示艺术,隐藏艺术家。”
“思无邪。”铁戈说这是木心对自己画的坦诚评价。站在《池静石眠》画前,我看到的是一汪深不见底的池水,静静的山、石、树,冷、静、幽,看下去、看下去,那平静的水面下又有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呢,那第二层意义是什么?诗人画家木心把水墨泼在玻璃板上,将偶然性、随机性发挥到极致,以他的“思无邪”,成就了一幅幅非常木心的转印画,留给我们不断去揣摩、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17667da332bc8b68.jpg)
4
走出现代艺术厅,倏然感到中秋的温热,带着些许观画时的寒凉,从木心想象的风景走到贝聿铭建筑的风景。一幅巨型山水画矗立眼前,白墙与灰色小青瓦、山、水、石、桥交相辉映,宛如苏州园林又不尽然。“山呀、水呀,一顶桥。”走在水边,蓦地想到木心美术馆,如此低调、素净、清幽,也如宋代水墨画。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片片竹林,这就是江南、这就是苏州。几何形的造型,又非常现代,有别于古典园林。尤其喜欢窗户的设计,利用阳光形成的光影效果。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两侧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镶嵌着室外翠竹,似两幅静中有动的山水画。阳光透过百叶窗映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不同参观者看到不同的图画;同一参观者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看到的画面也不同,景与人互动,与人共鸣,情景交融。贝聿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充盈灵性的山水图与木心的转印山水画,皆为画中无人却处处有人情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fba936e6b3c5a8d5.jpg)
悠游于这座中国最美的博物馆中,很容易忽略本为主角的文物,只记得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巨型犀角杯这几个镇馆之宝,众多的文物一扫而过,也为下次游苏州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由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c3dd514116d6be81.jpg)
木心说有两种江南,一种是无骨江南,还有一种是有骨江南。苏州是女性的,温软细腻,是漫步在烟雨中撑油纸伞的女子,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苏州留下宝贵精神遗产的范仲淹式的士大夫。婉约优美的苏州园林中涌动着深幽的磅礴之气,一幅幅灵动的山水画,无论你何时悠游皆能发现她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