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纪念白求恩》,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教法: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
我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注意“纪念”中“纪”字的写法,区分“纪念”和“记念”。从体裁上说,这是一篇议论文;从内容上说,这是一篇悼词,请在题目旁边做批注。请齐读课下注释一,了解白求恩。
第一课时我们重点学习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记叙,什么是议论,然后让学生逐段读,用斜线标出每段中记叙和议论的分界点,我在黑板上板书:第一段先叙后议,第二段先议后叙,第三段先叙后议,第四段先叙后议。接下来让男女生分读课文:第一段女生读记叙部分,男生读议论部分;第二段男生读记叙部分,女生读议论部分,这样依次交换,逐段齐读,让学生体会记叙和议论的不同,并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简明扼要;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速度全文,圈画出每段的关键句,用“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什么精神”来说话。
这就是第一课时,从内容和写法上感知了整篇文章。
第二课时精读第2段,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先让学生齐读第二段,找出第二段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学生很快发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我再追问: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学生再次读课文,明白了是从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第三次读第二自然段,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二题的表格。在提问表格填写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析了第一句中两个“极端”的作用,感受了冷冷清清、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等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让学生将段末的三个双重否定句分别改成肯定句和反问句,反复齐读,比较,三个句式的异同。
接着让学生用一分钟时间抢背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并再次强调: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班里就有很多有这种精神的人,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小白求恩,谁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小白求恩?学生表扬了我们班的团支书郭奥林,表扬了我们班劳动很积极的齐传阳。每表扬一个同学,我就让大家以这个同学的名字开头,齐说“xx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节整在学生高喊“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结束,我说:“我会牢记你们的誓言,希望你们也以此来要求自己,真正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