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先贤仰望星空开始,对世界本源的探求就开始了。世界从哪里产生,万事万物如何演化,眼前迷雾一样的世界真的是由神一手创造的吗?在那个蒙昧无知年代,对众神的信仰成为最好的答案。可是神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终极原因成为从古希腊先贤开始到现在仍旧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对终极原因的追究过程却开启了科学发展的大门。
为了追究原因,人们开始把对事物造成影响的各种原因划分出来,逐一追究。举个例子,一个瓷器好不好,首先要看制作它的原料陶土好不好,陶土被粉碎的细不细,其次看整型细不细致,还要看烧瓷器的火候和时间,最后染色和绘画的颜料和工艺。每个步骤和工艺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一件物品会有多种外部因素来决定它现在的状态。再比如说人得感冒,取决于有没有感染病毒,以及当时的自身免疫能力、情绪状态和身体素质,许多个原因决定了一个人的状况。而实验室就是创建一个齐同的环境条件,分别测试每一个因素对一件物品状态的影响,但是因素太多,举不胜举,实在没有办法确定哪一项因素对物品状态影响最大。再就是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而新的结果又成为新的原因,如此无穷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狭义哲学第一个特点就是要追究第一因,那个最初始的终极原因,叫做追究终极。哲学家在追究终极的方向不同,哲学产生了分科,就是科学。所以说哲学是孕育科学的土壤,没有哲学的土壤基本无法萌生科学,所以历史上像亚里士多德,牛顿,笛卡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都是哲学家。
但是仅从本体上追究终极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产生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总是要从最简单的点入手,比如数学要从1开始,几何要从两点一线开始,找到逻辑上的奇点。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一切图形都是以平面为存在基础的,到后来,黎曼发现世界是不存在平面的,而是曲面的,在曲面里两点间是不存在一条直线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是大于180度的,从此颠覆了平面几何,这个叫逻辑奇点漂移。而曲面几何又对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弯曲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有对外部直观世界的思考,必然也会产生一个对自身思想认识和感官的反向思考,叫做反思。比如说我们对外部的观察和认识是真实的吗?很显然由于我们的感官是有限制的,因为人类的感官是为求存而设计的,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400纳米到720纳米波长的可见光,这一段可见光只是太阳光光谱的十万分之一,显然我们看到的不是全部,相反而是很有限的那一部分。而人类把320纳米波长的连续可见光却分成了150多种颜色。一只猴子在秋天从一棵满是黄叶子的树上可以看见一个稍稍发红的桃子。所以颜色分辨是为求存而设计的,是为了区别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哪些东西有用,哪些没用。再比如我们的听力,它竟然只是外界的振动传到耳膜,引起耳膜振动最后由听觉神经传导信号到大脑形成声音,其实世界本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是求存需要而使人类自产生这些感觉和外部刺激。所以人类是所感知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只是很小一部分甚至只是感官系统制造的假象。认识到这个问题,哲学家又使用了逻辑的方式认识世界。人类使用逻辑方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纯逻辑思维,比如典型的数学、几何学;二是归纳法,就是对普遍认识和规律加以总结。比如说,在亚洲看到的天鹅是白色的,在非洲、欧洲看到的天鹅也是白色的,因此得出“天鹅皆是白色”的结论。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并不能把事物穷举,当有一天在澳洲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所有的结论瞬间被推翻,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效应”,所以归纳法只能证明不能证伪。三是演绎法,是归纳法的后续应用,举个例子,在已知天鹅皆为白色的大前提下,假如澳洲也有天鹅的小前提下,推出澳洲的天鹅也一定是白色的。但是演绎法的前提是归纳法归纳来的,所以演绎法只能证明不能证伪。以上是狭义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叫做逻辑反思。
狭义哲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科学前瞻性。首先哲学对科学提出前瞻性的非确定性的讨论,早在古希腊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很可能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即著名的原子论,直到18世纪道尔顿提出原子说,到20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原子核和电子。其次科学为哲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素材并使之再次引起深层的追问。物质的构成追问到原子远没有结束,后来又继续追问到质子、中子、电子,再小的话还有夸克,夸克还分六种,在量子论中认为最小的粒子是极小的能量团。爱因斯坦用数学公式推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但是能量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这是我这两天的学习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