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9)
119、我们怎么错用了物质?
对于我们人类,物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用,物质的价值就是其可利用价值,这个物质观犯下大错,使人类误解了整个世界。难道物质存在就是为了供人类及生物们使用而来?人类存在就为使用物质而来?这种使用或利用关系使人误解存在,使我们远离了存在的目的与真相。我们利用物质源于生存需要,生存为什么需要额外的物质支持?我们的生存不属于存在本身吗?正是如此,存在是物质本身,我们的生存就是附加的,就是有别于存在本身的活动,所以,我们得额外的借助于物质的支持,才能求得生存。这是一种多么尴尬的解释,生物及人是一种偶然的多余的存在,我们只是存在的累赘,不是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向存在向物质借取生存,这种荒谬的解释将我们人类置于十分难堪的境地,难怪我们一直没有取得存在的正义性,我们一直在猥琐地生存。
谁也没有贬抑生物与人类,是我们自己自轻自贱。我们找不到存在的本质与目的,我们就主观地猜测性地将自己置于借取生存的地位,我们将物质看成是不同于我们自己的存在。
我们成为物质的借取者,予取予夺于物质,其实非常可悲,物质是正义的存在,我们却在非正义地求取生存。我们与物质这种“取与夺”的关系,注定了我们的苦难与悲哀,我们怎么使用物质的?我们在物质中得到什么?结果还不清楚吗?我们只不过是物质世界的过客和借居者,我们的身份让我们自卑不已。
在强大的不由分说的物质面前,任我们如何智慧和多能,都是极其渺小的,我们将自己定位在渺小无比的地位上,我们才这样崇拜物质、蔑视物质和滥用物质。我们才会甘心做物质的奴隶和做物质的强盗,我们才会在物质的压迫下求生存于一世,得苦难于一生。可以说,人的一生,都是受物质苦逼的一生,也是施害于物质的一生。我们无法得到物质的满足,我们也无法不破坏物质的平衡。我们与物质的关系和发生的纠葛集中在一个理念上——“用”,我们一直在用物质,“用”决定了我们与物质的分离关系。
我们使用物质来达到我们想达到的目的,使用关系使物质存在的自身意义丧失。其实,我们用或者不用,都跟物质的存在目的和意义无关,我们无视物质的存在目的而肆意的使用它们到不应该存在的地方,让它们变为灾难性的存在,环境污染就是如此,人为打破环境平衡就是如此。不是自然物质有意报复我们,是我们主动地造成了恶劣的异动。蝴蝶的美丽并不是为了让人观赏,钻石的闪烁并不显其贵重,河水的清澈并不是让我们饮用,蓝天的广阔并不为了我们的赞美……它们的存在不是对我们有利或不利,我们本来就该有它们的存在,是它们组成了我们的存在。我们区别或舍弃它们是不合理的,蝴蝶的美丽并不表示蠕虫的丑陋,钻石的高贵不表示泥土的低贱,清澈的河水不在于我们饮不饮它,蓝天的广阔不在于让我们心旷神怡……它们的存在目的是构成我们的整体性存在,并不是供我们选择性使用的。
这就是说,蝴蝶的存在不仅仅是美丽,钻石的存在不在于它的价值,河水的存在不单是解渴,蓝天的存在不限于供人仰望。我们对物质的利用隐瞒了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我们对物质的利用破坏了我们与物质的关系。
其实,所有的物质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物质构成我们自己。我们仅仅将身体当作自己是极其狭隘的,物质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存在,与心脏、手足、眼睛是一种性质的存在。不能仅仅利用它们,它们的存在价值绝不在于我们的利用,它们与我们的关系绝不是一种被利用的关系,其存在的与我们的结构性关联我们还远远没有认识到。
物质是感知运动的对象,即被感知体,我们是运动中的感知体,这才是我们与物质的本质关系,我们都为着一个目的而来——感知存在。由我们与物质组合成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让我们只利用物质来求得我们的生存,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物质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存在必相对于物质的存在,这岂止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物质决定着我们的存在,我们也决定着物质的存在,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我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放肆地滥用物质,最终损害的是存在本身,当然也就是损害到我们自己,这绝不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那么简单,我们错用物质其实就是自杀行为。(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