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的商业洞察力课程,今天已学到了第十五讲了,总体感觉一堆专业名词,艰涩难懂,努力听课件,认真看文稿,最后懂个七七八八了,感觉里边高大上r的商业名词,全可以用我们常用直白的词替代,里边的理论、案例,在课程那个逻辑框架里,合情合理,偶尔还有豁然开朗的时刻,然并卵,结合一下自己的工作,不知道往哪儿用,思来想去找一件类似的事情套用一下,得到的和不用没什么本质区别。
就拿课程的第二大板块来说吧,
1. 还原大前提,用来解决“过去有效,最近失效”的“失效问题”;
2. 突围边界墙,用来解决“止步不前,无法跨越”的“停滞问题”;
3. 安装缓冲器,用来解决“起起落落,频繁波动”的“波动问题”;
4. 跨越临界点,用来解决“一直挺好,突然变了”的“突变问题”。
失效问题是因果链发生了变化,这是“根本解”的问题,需要重建模型;遇到”突变问题“中的临界点(我理解的就是天 花板或瓶颈),要跨过临界点,跨过去了,继续前行,跨不过去换条命来,一样是需要改变模型;必模型就是要重建系统,商业世界的变量真的很多,够复杂。听起来条理清晰,深陷其中时,一团乱麻。
课件里有很多对应观点的案例,也仅仅是从其中一个维度来分析,因此,商业洞察力是实操型的课程,坐下来学理论,越学越无感。
后边的十五课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