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场上,看到一位女子,训自己的女儿:家里有,你不要,出来看见人家玩,你还要?那个小女孩听不见进她的训诫,仍哭着说:我想要,呜呜······
她气极了,掌掴了孩子好几下,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看到别人训孩子,我总是替孩子可怜,可自己面对孩子时,也未必淡定自若。当父母的,都有被孩子气得咬牙切齿的时候。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人成了情绪的奴隶,让愤怒冲昏了头脑,做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其残忍暴力程度,着实让人匪夷所思。事后,总是后悔不已。
如果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该怎么安放自己的愤怒?有没有避免或者化解愤怒情绪的办法?有,确实行之有道。
客观认知,不可期望过高,失望是愤怒的罪魁祸首
小孬两岁时,穿的是开裆裤,站着尿时,容易尿湿裤子(他不穿尿不湿)。我教了他无数次,要蹲下小便,他不听。大冬天的,哪有那么多棉裤换洗?
一次,我有预感他想小便,赶紧拉开他的裤子,并说:快蹲下,快蹲下。小孬跟没听见一样,很淡定地尿起来,他的棉裤尿湿。这孩子怎么能这样?明明告诉他蹲下,他居然犟成这样!别的孩子都会蹲着尿,为什么他不会?
事后,我训了他一顿,告诉他如何蹲,他拒绝配合。我火了,拧他的屁股,他一直在哭,还是不蹲下。我实在没辙了,不管了,深深的挫败感,盘旋在心底。
之后,他呆呆地望着周围的一切,眼神空洞木然。任凭我如何逗他,他还是呆若木鸡,仿佛历经一场浩劫一样,心如死灰。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的过分,不该强迫他。
后来,小孬学会了蹲着尿。再大一点,我教他站着尿。弟妹笑我:人家站着尿,你非要人家蹲下;人家蹲下了,你又让人家站着尿。我一听,可不是吗?看我这当妈的,作得不像话。
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成长规律,时候到了,孩子自然一通百通。当父母不能期望过高,不能攀比,花开有早有晚,切忌拔苗助长。孩子痛苦,父母失望。到头来发现,一切咎由自取。
因为期望过高,才会有落差,才会失望,衍生出挫败感,但又改变不了现实,所以,当父母的才会出离愤怒,然后做出过分的行为。
所以,当父母的,要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普通与平凡,他们是人,不是神,不要期望过高,接受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才是我们避免愤怒的第一步。
适当小别离
又一次,小孬惹火了我,我训了他一顿。他哭了,我没哄他,因为我的气还没消。刚好,王同志在家,我说:“你哄他,我出去静一静。”他说:“我哄不住他,还是你来吧。”
他拦着我不让出房间,我一下火冒三丈,剧烈反抗。小孬在床上哭,他依然不放手。我很窝火:“你让我出去怎么了?你不让我出去,我就把火发到你身上,小孬还是没人哄,你拦着我有意义吗?”
最后,我还是出了房间,在另一个房间安静了几分钟,等心绪平复了之后,我才开始哄小孬。王同志的论调是:为什么总是你生气?你不生气不就行了。白昼不懂夜的黑,想让一个人改变性情是非常难的。
情绪不是自来水,无法收放自如,人一旦愤怒起来,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倘若外力压制,反而容易被激惹。倒不如冷处理,晾一晾,也就没事了。所以,当你生气收不住时,逃离当前的环境,没了发泄对象,情绪会平复下来。
晴晴最后一次偷钱,我二话不说,将她拖到门外,砰一声,关上了门。也许,你会觉得我反应过激。事实是,我怕自己会失控。我需要冷静,给王同志打了个电话。
他也给不了实质性的建议:要么不生气,要么暴打一顿。前者,我做不到;后者,我不想做。最后,我没有打她,说服教育,和平收场。
一个人带孩子,累得不想说话时,自控力差,要想办法自我平复。如果控制不了情绪,适当地“别离”。或许短暂别离后,我们又可以满血复活,积极地面对一切。
心疼孩子,通情孩子,要学会跟孩子和解
弟妹生日时,中午在外面吃的饭。小孬非要玩饭店里的一次性筷子,我给他拿了一双,他还想要,我告诉他:每个人只能拿一双。说完并把剩下的一次性筷子拿走了,小孬哇一下哭了。
我告诉他不能玩筷子的原因,并说:“哥哥姐姐都是一人一双,为什么你非要两双?”我帮他擦眼泪,哄他。但他的情绪并未完全化解掉。他开始撕扯纸巾,我没说话,把纸巾拿到一旁。他见状,把手里的一次性筷子,故意摔向纸巾。
我火了:“为什么要摔筷子撕纸巾?”他说:“我就撕,就摔!”我站起来,欲拉他出去:“走,出去好好反省反省,自己错在哪里?”
小孬哭着不出去,欲往地上坐,我想拧他的屁股,但忍住了。我不能因为生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他那么小,让他明白这些道理,已经很不容易了,我怎能忍心拧他?
其实,当想到这些时,我已经将自己抽离出来了,以一个旁观者的目光,来审视这一切:那么小的孩子,还在哭泣,他的母亲却“无情无义”,欲对他施暴。
一旦心疼他,通情他,我的愤怒悄无声息地散去。我心疼他,但不能宠溺他。他要明白,如果不对,哭闹是没用的,还可能挨训。他要知道那些事可为,那些事不可为,不能肆意妄为。
我把小孬抱到饭店外,蹲下来,试图跟他沟通,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带他进了饭店。
或许你会说:当父母的,哪个人不心疼孩子?还用得着可怜孩子吗?还真需要。当你愤怒时,你往往看不见孩子,只看见自己的愤怒无以复加。你迫切需要给自己找个出口,宣泄自己的情绪,此时,眼前无辜的孩子,就成了你的出气筒。
当大人生气时,孩子往往很害怕,不知所措,他希望父母能抱抱自己,甚至会主动跟父母和解,以求得父母的原谅。这个时候,你切不可冷眼旁观,铁石心肠。孩子都给你台阶了,你顺势而为,不算难。
当然,也有些孩子坚决不肯和解,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激起你的愤怒,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爱而不得,才会如此赌气,拒人于千里之外。父母要主动反省,实在做不到,就先晾一段时间,等自己心平气和了,自然能理性处理。
不得已责罚孩子时,要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家有三类错误,必然受惩罚:一是偷东西偷钱;二是说谎;三是明明能做好,却屡教不改,并闯下大祸。其中,当属偷东西责罚最重,如果打,也打得最重。其他两项酌情处理,说服教育。
一般情况下,晴晴一次两次犯错,我仅仅指正,并告诉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让她及时改正,下不为例。如有异议,她可以当场提出来,如果是我不对,我道歉,我改正。如果她认同,意味着她必须改正错误。
我不建议动辄打孩子,除非重大错误,且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父母责罚孩子时,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不能犯这样的错?如果犯了错,必然受到惩罚。
孩子挨打后,父母要安抚孩子,并化解掉孩子的不良情绪,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打他是因为他犯了严重的错误,不是不爱他了,改正错误,依然是好孩子。
有时候,孩子犯错,我会跟他讲道理。如果他不认同,可以提出来,我们好好地辩一辩,探讨一下,理正辩不歪!王同志说:“你跟他非什么劲?直接让他听你的,不就行了?” 我说不,我要她明白是非曲直。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习惯听命于他人的木偶,他应该成为一个有是非观念和主见的人。
孩子只身一人来到这尘世,孱弱无靠,如果没有春风化雨般的点播,时刻生活在黑云压城的恐惧里,那该多可怜?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不能尽善尽美,但必然不遗余力地去爱孩子。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今天起,将坏情绪打包,安放好,跟孩子握手言和,一起细水长流地过好每一天,慢慢走,不负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