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得到中吴军老师对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看法,汇总一下:
什么叫做准备得够呢?
所谓“能讲”的人,在背后准备时花的时间是你不知道。任何人,多准备、多练习,口头表达的能力就可以提高。但是这里说的准备是真正的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自己觉得准备好了。对于如何充分地准备,有三个简单改进步骤:
第一,把要讲的东西写出来,讲话的时候,实在想不起来就念稿子。
第二,事先做几次预演,让一些同事、朋友提意见,当然自己讲什么要提前背熟。
第三,讲完之后,问一问同事和朋友的反馈。
这些方法坚持做半年,就会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你如果要想成为一个讲演大师,就要一点点抠细节了。
怎么样通过阅读影响表达呢?
表达能力也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水平还是要靠多练习提高,但是书面表达的确受阅读的帮助较大。
首先是选择好读什么,其次是怎么读。
读一些格调不高,水平不高的内容,对书面表达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至于怎么读书,我认为今天大部分人的问题是读得太快,读不出作者的深意。很多人读书是看故事,故事看完了,就觉得读了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我觉得不要也罢。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我认为,读书至少要读出三层意思。在小说等文艺作品中,是这样三层:
1. 主人公的想法。
2. 作者的想法。
3. 我对此内容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看的是非虚构类作品,那么就需要读出这样三层意思:
1. 作者的想法。
2. 书里的事件、书里的人物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能不能在另一个场景下发生第二次?
3.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从这个故事中,我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读出这三层意思以后,不妨看看作者的写作手法,看看他的想法是怎么表达出来的。想清楚了,就学到了,将来你需要在类似场景下表达自我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用了。
怎么做才能顺畅地写出我想要描述的东西呢?
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收集写作所必需的各种素材。
第二步是参考之前的人写类似题材的经验。
第三步就是先搭架子,再填内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把想写的东西都列出来,看看如何基于那些想法搭一个架子。在搭架子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很多想写的内容其实和这个架子无关,那么这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坚决不要写这些内容。另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先搭出一个架子来以后,发现凑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有了架子后,你就可以逐项填入内容。很多人写着写着,卡壳了,半天憋不出几句话。这种时候,就要根据搭好的架子先把后面能写的写完,回过头来再补上前面卡住的内容。
上述内容摘自《邵恒头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