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布置了找春天的任务,今日收上日记细看,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打开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春天,去用心品味春天。与前两周写的东西相比,内容丰富了许多。走进大自然,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唤醒孩子的感官和心灵,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但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练习,才能逐步走向精确。先带着他们多写写废话,思路打开,内容变多,然后学习把框架写好,有条有理地表达,下一步才是语言的锤炼。
两节语文课,用了半节回应周末的选做作业“自制昆虫备忘录”和必做作业“找春天”,回顾前三周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通过倾听来学习。后面一节半(45分钟)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卓越口才。
首先询问他们周末出去春游的感受,五个发言机会自己抢。有的分享看到的美景,有的分享遇到的好玩儿的事情,有的分享惊奇的发现,有的分享内心的感受,有的分享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教室进入了共学场域。
聚焦到“春游”,给到一个真实情境:班级家委会正在商量组织一次班级春游活动,征集春游的方案,我们可以给到家委会一些建议。
抛出今天的口语交际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默读教材内容,勾画觉得重要的信息,梳理汇报勾画内容,随机板书:
说清楚:去哪里?为什么?有什么好玩?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听完整:耐心听完不打断。
我添加了一个要求:有回应。倾听的过程中,要有眼神或者表情的回应,听完后可以询问或者补充。
独立思考两分钟,小组交流五分钟,人人发言,一人说一个地点,然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最后统计所有地方,全班投票表决最想去的地方。
小组代表必须上台演说,虽然演说内容不多,也说不上文采,但是孩子们都能有条有理地表达选择那个地方的理由。三次提问机会,下面的孩子真的在动脑筋,赞同有赞同的理由,反对有反对的理由。有争论的地方也是心平气和地表达,尊重不同的意见。特别惊讶于孩子的回应中,关注到了“春”,选择的地方最好能体现春的特色,有的关注到了“游”,游览景色优美的地方,有人关注到了“玩”,能开展好玩儿的活动。还有的考虑到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甚至有一个孩子说“走得太近,就没有春游的感觉了。”大家最后就根据“春天特色、游览景色、好玩的活动以及时间与经费成本综合考虑进行投票,选出了西双版纳、瓦屋山和天府芙蓉园三个地方。当我把孩子们上课讨论出来的板书发给家委会时,家长志愿者们都为孩子们点赞。
真实情境,真实任务,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口语交际尤其要关注真实的生活交际情境,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需求融为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