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视剧《庆余年》在最近一段时间好评如潮,但播放平台上推出的“超前点播”政策却遭到了观众的强烈谴责,甚至连央视和《人民日报》都发文批评此事。
image剧方在铺天盖地的负面浪潮中,享受着剧集热度的暴涨和付费观众无奈献出的真金白银,推迟了到了17号才修改超前点播规则。
但这里,有猫腻啊!
观众们发现,修改之后不仅没有优惠,反而比之前更贵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腾讯和爱奇艺并不是修改了规则,只是恢复了原价,从50元变成了63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50元提前点播的策略,本来就是到12月16号截止的“优惠”,17号自然就没有50元这个价格了。
image而12月17号之后。本来就是要开始实行每集3元的策略,那这样一来,从26集开始买还有21集要付费,算起来还要花63元,比50元反而更贵了。
最可气的是,16号之后花63元的观众,要比16号之前花50元的观众,不仅多花了钱反而享受的优惠更少,而且还晚享受了10集的超前内容。
image这就是平台所谓的在舆论压力下修改的新政策?拿观众当不识数吗?
image我们再来看“修改”这两个字。
按照平台最先设定的规则,50元这个就相当于是“首发价”的优惠,这个本来就是到17号要恢复63元的原价的。
所以说,官方所谓的“修改”政策,只是把“50元打包”,换成了“3元每集”,从数字上乍一看是便宜了,但实则是更贵了。
所谓的“3元每集”的新规则,只不过是出来混淆视听的。官方其实什么都没干,什么都没改,只不过是在早就计划好了的“恢复63元原价”的17号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冠冕堂皇的对外宣称自己修改了规则。
image你改个……P!吃相太难看!
02
其实17号修改新规则时,除非把“超前点播”政策彻底取消,否则对于平台的声誉,观众的寒心,是不会起到任何治愈作用的。
全网炮轰腾讯和爱奇艺,本质上是钱的问题吗?并不是。是他们把观众用钱分成了三六九等,观众觉得内心受到了伤害。观众无论是对播出平台的这个品牌,还是对会员制度的信任,都受到了伤害。
平台这次就是从50元修改成5元,甚至0.5元,也解决不了这次“信任危机”,因为观众讨伐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你们拿人当“韭菜”,两家仗着独播版权,在法律触碰不到的角落,肆无忌惮的收费“割韭菜”。
image对观众俨然一副奸商的嘴脸:“我们这是独家版权,蝎子粑粑独(毒)一份,爱买不买,嫌贵边儿待着去,你不买有的是人抢呢!”
两家平台此前被全网批评时,如果真的想解决这件事,就识趣点儿,彻底取消这个“VIP中P”的什么“超前点播”政策,对于已经付费50元的用户,该退费就退费。
有个会员制度就够瞧的了,超前点播这种“不义之财”,就是在透支品牌声誉,能长久的了吗?
image那网上也有人说,如果退费,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平台不就赔本了吗?
可现在问题是,两家平台这次就算赔本赚吆喝,赔本救声誉,都很难亡羊补牢了。信任危机是对一个商业品牌最致命的伤害。
“三鹿牛奶”的事都知道吧?假如现在重新开张,他就算说出天花儿来也没人买啊。
牌子臭了就什么都晚了!
03
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在17号当天回应称,“我们对会员的告知以及消费心理的把握上还是不够体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并提升会员的服务体验,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与贴心的服务。”
image从这番回应到事后的做法能够看出来,平台是错误的把商业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把观众利益不知道放哪儿去了。
那么12月20号出现的这次大规模传播“《庆余年》全集资源”的事件,其实从形势上来说,就是“把老实人逼急了”。
全集提前被泄,对于这部剧周边的商业影响可谓巨大,对于平台来说,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洪荒之势”,呼吁正版是对的,但是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image发一张声明什么用都没有,除非20号当天宣布取消超前点播的政策,或许还能挽回一些忠实观众。
现在造成了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对于两家平台来说,算是一种命运的“反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连芝麻也不值钱了。
可是这件事从始至终,发展到现在的一片狼藉,除了他们自己,又还能怨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