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大,而要弄明白两者的区别,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天人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
1、顺其自然 :天人合一,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运动是互为一体的,运动的规律就是道。我们按照道的规则去做事物,事情不仅容易做成,而且彼此不会伤害。首先,“天人合一”究竟是什么?
2、心和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古人认为“人心通天,心本是天”,儒家讲究以人应天!按照北大教授刘丰老师的观点,他认为科学是从三维、四维等一维一维往上攀爬,把问题复杂化了。但是,中国的圣贤们不这样玩,而是从趋于无穷大的最高智慧来看整个宇宙,是从上往下看的。
当人专注于一个质点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让宇宙空间里的所有信息都通过它。而这个质点本身就具足了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这就叫“宇宙全息率”。就是佛祖出定时说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一点就是“零维”。
而从零维到趋于无穷大的N维度这两个极端,一个是其大无外,一个是其小无内。而所有中间的从一维一直到N-1维全是分别,是由我们的念和意识所产生的无穷尽的幻想。
所以,刘丰教授就认为:人从下往上,走到多少维度,其看问题的视角也毫无意义。只有通透、通到无相的境界,离开一切相,也就是禅所达到的境界,这个时候,人才有可能和两头的智慧合二为一。
现在,我们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
“天人合一”是指人极度专注于上面提到的某一个质点,进入到了宇宙全息律时空,达到了意识的“零维”状态,接通了整个宇宙最高智慧的一种生命状态。
知行合一,相当于心理学中的自动化行为,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耗费心理资源、不需要刻意注意的无意识行为。比如见到有人落水,不需要思考,直接跳到水中救人。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是由于人有良知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又指的是什么呢?
龙场悟道的圣贤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平时所谓的知行合一。这里的“知”,是被圣贤用来代指良知用的,准确地说是一种不易被察知的潜意识,有明知不可为而被潜意识层面动力驱使而为之的良知的冲动。否则,圣贤在龙场又悟的是什么道呢?
王阳明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所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质指的就是按照潜意识层面本性具足的良知的指引去为人行事。
二者的区别:
“天人合一”强调是一种认知客观世界的状态,而“知行合一”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前者重点在于认知,后者重点在于行事;前者是指导后者行事的整个宇宙的一种最高的指导智慧,后者是前者指导下的客观世界中最优化的行为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