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是疯子杨,这是2018年的第7 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生活,见证成长,述说你我身边的故事。
毕业后,我算是在误打误撞接触了运营并走上了这条路。
工作三年,公司变动,离职跳槽,职位变动,说实话做了很多很杂的工作,但是真正沉淀下来的却很少。眼看他人升值加薪,也看他人风声水起,羡慕、焦虑、无奈、迷茫这些都体验着。
而过去一年,和君商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浮躁的心也开始下沉,安静了一些。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和领域,王明夫先生曾讲述过一个简易模型——ABCD学习模型:A.熟读教科书;B.梳理学说史;C.熟悉主流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D.了解大量实案。
如果把这个模型应用到运营体系的学习中,应该是这样的:A.梳理职业发展史;B.熟悉主流人物及其方法;C.了解大量实案;D:实践试错总结。
于是我便开始按照这个逻辑去提升自己,所以第一步便是研究互联网运营的发展历程。
1、定义运营
再此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对运营做一个定义。
“运营”这项工种的出现,其实不过短短十几年。虽然运营的地位和权重越来越高,从事运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能过够清楚地解释清楚运营到底是什么。
就像我之前做的,新媒体运营、SEO/ASO、线上/线下活动运营、产品运营、广告投放、商务、采购、地推……似乎都可以常常称为运营工作。
那么运营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行业大佬怎么说。
黄有璨:运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产品和用户”。一方面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另一方面是能够更好的维系住这些用户,令之愿意与你持续发生关系。而一切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展开的具体工作内容,都可被视作某种运营手段。
张亮:运营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但是运营不是万能的。
陈维贤:运营就像玩游戏的升级打怪,从“初级菜鸟”到“高阶油条”都有三个共同的目标:拉新、促活、留存。
类延昊:运营就是追求变态的极致,其最高境界就是情感运营。
韩叙:运营是为了实现用户和产品更好的连接,达到产品的最终目的,围绕用户、内容、品牌等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其核心价值为传递产品价值、打造产品生态、创造玩法。
李少加:运营是以特定产品(或个人/品牌)为运营对象,通过对运营资源(人力、财物、渠道)的最优化配置,持续提升目标人群与产品的关联度。
至今为止,整个行业尚未出现成熟的运营理论体系,也未出现专家级的权威人士。大家都是凭着在行业的摸爬滚打与经验积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我个人对运营的理解,运营是连接用户(市场)与产品(服务)的桥梁,一方面需要将产品的价值通过最优方式传递给用户,另一方面将用户的需求反馈给产品并提升产品价值,然后在输出给用户,循环往复,形成价值传递闭环。
像黄有璨、小贤、类类、韩叙、少加等等人物都是如此,通过分享传播自己的运营经积累起人气,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同时也通过培训授课的方式传递着运营背后的一二三。
2、运营与市场的区别
很多公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运营归属在市场部门,或者市场归属在运营部门,很多管理者也是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么运营和市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市场务虚,运营务实
市场属于传统快消行业的产物,主要职责为市场调研及分析、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无量化考核指标;运营属于新兴互联网行业的产物,主要职责为获取并维系用户,获得产品营收,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2)市场看长期,运营看“短期”
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市场活动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更多是周期性、连续性的系列活动,所以更看重长期的效益。而运营不同,每一天/周/月/季/年的效果都可以清晰量化出来,效益的评估更具及时性,所以相对来讲,更看重“短期”的效益。
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市场与运营其实是一对亲兄弟,孰轻孰重,需要根据公司的产品属性与战略定位,不是非彼即此,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
3、与君共勉
好了,我们最后做一个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产品形态出现,比如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社区、微博、公众号等等,随之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作,与传统的市场&销售性质还不一样,但又无法把这样的岗位用一个更加具体的词来描述,因而只能称其为“运营”。
所以,一个成熟的运营,一定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各位和我一样的运营从业者要加油喽!
网友评论